治理是一个永远的课题,有人说它是一门艺术,有人说它是一门科学,但是无论是什么,必须明确的一点是,治理是一种手段,而不是目的。手段是为目的服务的。治理的目的进步生产力。不能为了治理而治理,也不能为了学习治理而学习治理。
中国在当年吃大锅饭的年代没有治理可言。但是随着改革开放三十年,中国的经济高速发展,治理的发展速度有点越来越跟不上产值的增长速度。于是中国的企业界、治理界奋发图强,大力学习、研究、引进国外先进的治理经验与理论。
首先是欧美的西方式治理,由于他们是当今全球经济最强者,随后发现有些水土不服。然后是我们的近邻日韩式治理,由于他们的经济够发达,并且都属于同一“种”人,按推理水土应该比较“服”。
但是结果似乎也不是很理想。原因何在?是我们做的不够,还是在这些研究、学习当中缺失了些什么呢?
宇慧源信息咨询以为,是由于我们忽略了文化基础,或者说是忽略了各民族千百年来养成的待人处世的习俗。而正是这些人文的基础决定了欧美、日韩各自发展出了不同的、适合自己的治理模式。
首先来看看欧美。自英国的亚当。斯密提出《国富论》,直至现今欧美所有的主流经济理论,全部建立在一条最根本的基础上---自由竞争。他们以为只有完全的、自由的市场竞争才能打造出最好的企业、最好的经济,任何形式的“垄断”都会破坏“无形的市场之手”发挥其最佳作用。自由竞争的思想并不仅仅停留在经济界,它早已渗透到了西方社会的日常生活当中,假如说在以讲求名流风度的英国社会中体现得并不明显的话,那么在当今世界最强国美国可谓是发挥得淋漓尽致了。不论是艺术界、学术界、教育界,以致父母与子女,都讲求的是同等、自由、挑战权威与实现自我价值。而正是这种全面的自由竞争文化,才支持了美国治理学者奉若圭臬的完全市场竞争理论,推动了欧美经济的大发展。
再反观日韩,日本在中国的唐朝之前受到中华文化的巨大影响,大量的遣唐使使得日本文化当中带有相当的唐文化的印记,韩国直到清代都与中国维持着从属关系。这两国都深受中国儒家文化的侵染,儒家文化早已成为这两国的国学与日常生活之待人处世指标。而日韩的经济也恰恰体现了这个特点,日韩经济中最大的特色就是“家族企业”。韩国的几大家族企业自不必说,最大的三星团体完全就是李氏家族一手掌控,其他几大团体也没什么差别。日本乍一看不是家族企业,实在内在的还是这种模式。日本的尽大多数企业都隶属于六大财团:三井、三菱、住友、芙蓉、三和、第一劝业,这实在是模拟家族血缘关系,以共同利益为纽带把企业紧密联合在一起的“家公司”。这种家族模式的治理体制,看似违反了最主流的“市场竞争”经济理论,但恰恰符合了儒家思想的长幼有序、家族***的特征。这种表面看似“垄断”的经济模式,恰恰发挥了大家族那种对外集中调动资源、对内互相协商礼让的特点。正是这种模式,才符合了日韩两国当前的民情、人情。也正是日韩的民情、人情,才造就了这种模式,才使得两国从民间到企业甚至到政府都全力支持这种模式,才使得这种模式淋漓尽致地发挥了其优点,终极推动了两国经济的全面发展。
营销广告策划网(www.ideatop.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