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创业思索 > 创业案例 > 康奈:小鞋匠成就中国鞋王(2)

康奈:小鞋匠成就中国鞋王(2)

发表日期:2010-01-01 | 来源 :未知 | 点击数: 次 收听:
 
article_gg18

  “当时她的压力也很大,外家人也不能理解,女儿才四岁,小儿子还在襁褓中”,郑秀康说,媳妇吃了很多的苦,自己全心制鞋,孩子全交给了她一人,那时没有自来水,她就往河里挑水洗衣做饭,担心把孩子留在家里影响我干活,扁担一头是孩子,一头是装满水的桶,毫无怨言。

  家庭作坊式地干了5年时间,1985年的一天上午,郑秀康获悉了国家政策答应个体户办厂的消息,当天下午,他就往注册了鸿盛皮鞋厂,并注册了鸿盛商标,鸿盛皮鞋也很快进进了杭州、上海等大城市。

  资金短缺两次举债

  房东不要欠条借了500元

  下海当上个体户后的第二年,郑秀康就带上了徒弟,市场需求大,但是没有资本扩大规模,家里的亲戚也很贫困,有心却无力帮助。于是郑秀康决定向房东借钱,病在床上的房东老婆婆看了郑秀康的鞋子后,拿出了500元交给了他。拿到钱后立即就往购买原料的郑秀康回家途经房东的门口,只闻声房东的女儿和她的妈妈正在吵架:“你怎么把钱借给他,还不要借条,这钱是爸爸留给您养老的,他家两个孩子,老婆身体又不好,他做皮鞋做不成,拿什么还我们啊?”

  “我是看着秀康长大的,为人忠厚老实,这孩子有出息,他会做成的。”老婆婆的话让一个大男儿当场流下了感动的热泪,后来,郑秀康很快就将500元还给了老婆婆,同时下定决心:一定要把事业做成,不负借钱给自己的大娘。

  武林火烧温州鞋后,郑秀康开始酝酿机械化生产皮鞋,但一条流水线就要100多万元,靠着手工作坊积累的原始资金非常有限。此时,亲朋好友都向郑秀康伸出了援助之手,他们没有现金,都是将家里的房产、地契交到了郑秀康手里。“摞起来足足有一尺厚啊”,郑秀康边告诉记者边用手比划着,终于从银行顺利贷款50万,成为温州制鞋业成功机械化生产的第一家。郑秀康告诉记者,借助这次资金上的助力,康奈鞋业开始步出温州鞋一向低廉的名声困扰。

  总理眼前夸赞子女

  中国鞋王有心培养***人

  “从小开始,父亲给我的印象就是忙,一个星期只能见到一次是常有的事情”,作为郑秀康的女儿,如今已经是康奈团体主管营销副总裁的郑莱莉告诉记者,“但是父亲对我们的教育还是非常重视,听妈妈说,在自己刚学会走路时,父亲就教自己舞蹈,父亲边唱边跳,自己就睁大眼睛咿咿呀呀地随着学,后来才知道跳的是《我爱北京***》。”

  子女长大后,孩子的教育题目郑秀康仍没有放松,女儿从天津财经学院毕业后,又继续到长江商学院就读EMBA。儿子郑莱毅高中毕业后,郑秀康就将其送往英国莱斯特大学,学习皮革的设计、生产与商务治理,在英国独闯三年,如今能够说一口纯正流利英语的郑莱毅现在也被聘为康奈团体副总裁,负责企业制度建设。

营销广告策划网(www.ideatop.net)

养生专题
策划宝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