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7月,中国建设银行的一个基层支行,原西安市北大街支行成建制消失。这是中国金融史上一个罕见的事件,恶浊的信誉,断裂的资金链,已使它的消失成为一种必然……
【案例正文】
2001年7月,中国建设银行的一个基层支行,原西安市北大街支行成建制消失。这是中国金融史上一个罕见的事件。恶浊的信誉,断裂的资金链,已使它的消失成为一种必然。
2003年6月3日,新华社发出通稿,公布了相关案件的开庭消息。消息表露:原中国建设银行西安北大街支行行长、公司业务部负责人周利民和该行会计、信贷内勤刘怡冰,与社会上一些人相互勾结,伪造金融凭证诈骗储户近五亿元,给国家和个人造成损失近二亿元!巨大的涉案数额,严重的案情,震动了社会方方面面。
游戏,在狂妄和贪婪中展开
1995年,年仅二十七岁的周利民就任西安市建行北郊支行自强西路办事处主任。“志向远大”的他自上任起,就开始憧憬无穷前程。周利民很快发现,存款量是衡量政绩的一项重要指标。而自己所在地区储户结构很差,存款量要上往很难。如何是好?周利民和时任该办事处信贷内勤的刘怡冰苦苦思考,竟想出了一个“妙招”:高息揽存———用其中一部分充 “政绩”,更大一部分控制在自己手中,再以更高的利息贷出往赚取息差。这样算来,不仅资金平衡,还能赚取利润。于是,这两人在狂妄和贪婪中开始了自设的游戏。
1996年2月,周利民、刘怡冰的第一笔“生意”来了:经人先容,他们高息揽存来陕西某工贸公司500万元,用假存单办了手续,当下就有人愿付百分之三十的高息拿出往使用。第一次出手就弄了个满堂彩,两人由此一发而不可收。
紧接着,他们从某保险公司相继用假存单弄来590万元控制在手里,又高息“贷”给某公司使用。据统计,从1996年2月到1998年10月,他俩用虚假金融凭证共骗取储户资金2.13亿元。
如此巨大的资金活动,使周利民捞足了政治资本。自强西路办事处的存款量翻了十几番,在不明***的上级眼里,周利民成了经营强人,鲜花和荣誉很快堆砌在这个年轻人身上。
除往填充存款量,更多“体外循环”来的资金,被周利民和刘怡冰拿往供关系户使用和自己挥霍。赌场上,周利民一输几百万,眼都不眨一下;离婚了,他给前妻一给就是五十万,让她开公司“生活”;为给现任妻子献媚,他送上一辆富康车,又甩出一百万元“零花钱”。而刘怡冰更是招摇,在五星级宾馆长期包房,出进有自购的凌志车代步。
程序,在资金断链中“死机”
周利民、刘怡冰俩人的游戏,如同沙滩上盖楼,一触即塌。1998年11月后,自强西路办事处先后变更为北大街办事处、升格为支行,周利民仕途平坦,还是负责人;刘怡冰则是他的铁搭挡。但是,惊险纷呈的场景开场出现了。原来,高息放出往的钱不仅利润回不来,连老本都不见了。迫不得已,两个难兄妹为避免罪行败露只好拆东墙补西墙。
营销广告策划网(www.ideatop.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