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信是当下的热门话题。在中国市场化的进程中,弄虚作假是个突出的题目。对个人来说,在被假冒现象困扰的同时,又难以抵御做假低本钱高收益的***。人们感叹世风日下,赝品害人,但又无能为力。人民日报在9月18日发表了《论诚信》表明主流意识形态对诚信的关注,自然会引起强列反响,人们至少感到诚信知己得以伸张的希看。
早在1999年,上海就出现了提供个人信用信息查询服务的征信公司,它提供了社会信用体系的实体演示,即建立一种数据库架构,在内充填个人在银行留下的符号痕迹。这使IT业又看到了一个新的市场空间。
可以预料,建立社会信用体系会成为各地政府重点考虑的彰显政绩的项目。上海政府已经走在了前面,浙江政府已表示重点突破。继办公PC化,政府建网站之后,一场个人诚信符号化的运动就要展开。
依据IT界资深Sales的评判标准,既有大量数据要处理,又有政府支持的项目一定是一宗大单。于是,IT公司的Sales就会赶制解决方案送到政府那里,假如恰好政府想用此来填充政绩,一个区域性的信用体系就会诞生,当地媒体自然会热闹一阵。至于这个体系实际会起到什么作用,今后怎样生存,那是治理层的事,是与政绩无关的。
当业绩和目的仅依托于符号表现时,IT正可大行其道,由于处理数据正是其天赋,按理说这是IT业界的幸事。但我们不应忘记在过往的岁月中,有多少行政机构和企业为了IT承诺的美好预期,甘洒金钱只化作了可供炫耀的符号。在现在的主流价值观念中,只要在不违法的条件下能获得货币就是成功,IT业的行为无可厚非。在同样的观念作用下,投资者就会反思,会把曾对IT的过度投资回罪于IT界的甜言蜜语,这直接的后果是对IT投资的大幅减少。当前全球IT业的回落,可以说是对不实承诺的惩罚。
在遭受痛楚后,自然要往想回避的法子。社会在遭遇信用丧失的创伤后,在避害心理的作用下,对诚信的呼唤的声音越来越强,这就产生了建立信用体系的需求。如同医病,有的方式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可能解决眼前题目,但解决不了根本题目。上海采用了美国和欧洲征信模式相结合的方式,由政府推动,公司化动作成立了上海资信公司,其核心业务是获取和出售个人信用数据。现在获取数据可以从银行购得,但出售数据却难以实现,由于我国当前的法律在界定个人隐权上模糊不清,出售个人信用信息是不被答应的。尽管上海资信公司现在亏损,担股东们对它的前途却非常看好,据说现在想花5倍甚至8倍溢价购买上海资信公司股权的人很多。按照在中国经商的感觉,只要上面认可的事情就少有办不成的。按照现在的主流价值观取舍,建设信用体系的上海模式有众多的理由值得推崇。但这种实质上的“西医”疗法是否能解决根本题目呢?
营销广告策划网(www.ideatop.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