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心而论,医疗服务确实是一种特殊服务,其服务对象大多是痛苦中的病人和情绪焦虑的患者家属。因此,帮助患者解除了病痛和恢复了健康时,医务职员会受到千恩万谢;一旦治疗未果或存在缺陷,也最轻易受到指责。
医疗服务还是一种面对无数未知领域的高风险服务。据统计,即使在发达国家,临床医疗确诊率也仅有70%左右。可以说,没有任何一位医生敢保证尽对不误诊、不漏治。
另外,医疗服务也是一种“只有更好,没有最好”的服务。若干年前,两个产妇挤在一张病床上也会觉得“幸福”。现在,人们则普遍希看医院具有更好的软硬件环境。
医疗服务的特殊性,还表现在其深陷“公共服务性”与“单位赢利性”的旋涡。百姓希看接受低价高效的服务,医疗单位则自然要为自身及员工谋取利益。
针对医务职员缺乏爱心、责任心、同情心的指责,很多医生说,我们不是不愿意与病人沟通,只是我们太忙太累了。一个人一上午看几十个病人后,心理素质再好的人也会变得心情很烦躁。
据悉,目前大型医院医生在门诊日的接待量都在40人以上,远高于均匀每个医生接诊4.5个病人的全国水平。在这种长期超负荷运转的情况下,再要求他们多一些人文关怀和亲情服务,或许的确可能有些苛刻。
对落实患者知情权方面的工作,北医三院院长侯宽永颇感头疼,以为囿于患者理解能力的差异、病情变化的难以把握和预料、治疗方案之间的区别等实际困难,医院实际上不可能十全十美地满足患者的“知情权”。
就社会对医院以“停药”方式催要医药费的指责,河北医大一位张医生也很无奈:很多人觉得医生无情,催费太紧,甚至以“停药”威胁患者。可是,人们又何尝理解医生的苦衷呢?面对病人,医生不能见死不救,可假如患者欠费离院的话,医院的损失又由谁来承担呢?
中华医院治理学会副会长于宗河则以为,医患矛盾的焦点实际上就是钱的题目。病人想少花钱看好病,而医院的生存发展、医务职员的收进,90%以上靠医院自收自支。
面对医院暴力事件的频频发生,一位资历很老的医生感慨地说,现在拿手术刀的医生感到很不踏实。以前,只要有1%的希看都要用100%的努力来争取,但现在,由于1%的希看,医生要承担99%的诉讼风险。长此以往,很多医生不得不明哲保身,手术没把握就干脆不做了。
营销广告策划网(www.ideatop.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