困难 公司诈骗5万元是道“槛”
据先容,合同欺诈之所以屡禁不止有深层次原因。首先,不法分子欺诈手段更隐蔽,工商机关调查取证越来越难。诈骗分子经常变换合同的形式和内容诱骗群众上当受骗,更多的欺诈公司却与执法职员打起了“游击战”,执法职员周六日和中午休息,他们趁机开业行骗。其次,行骗公司还办了正规营业执照,而被骗群众往往相信工商部分核发的营业执照,轻易被《营业执照》的正当性所蒙蔽。
再次,行骗公司还会钻法律空子,一般诈骗金额在5万元以内。由于按照我国法律,个人诈骗金额5000元以上,企业诈骗金额50000元以上,公安机关才会立案侦查。这类合同欺诈公司诈骗单个数额未必达到这个标准,但以公司的名义从事个人诈骗的单个数额经常超过这个标准。最让工商部分头痛的是,由于不法分子手段隐蔽,合同欺诈演变成合同诈骗的过程往往被人忽视,导致“执法盲区”,造成了工商部分和公安部分在查处这类案件时互相脱节,影响了案件的侦破。由于工商部分根据现有法律只能作出罚款或吊销营业执照的行政处罚,为群众追回被骗款的职能欠缺。
合同欺诈10大陷阱
工商局合同处提醒市民:合同欺诈实在破绽百出,要识破它也有迹可循:1.在广告载体上以“投资少、见效快、高回报、无风险”为诱饵刊登发外加工手工产品;2.在提供的格式合同条款上设“陷阱”,故意使对方违约;3.在发放劣质加工原材料上做手脚;4.公司自定产品验收标准,产品是否合格由骗子公司职员说了算;5.公司没有投进较值钱的办公设备,只有一些办公用具和宣传资料,场地(甚至办公设备)是租的;6.经营全是现金收款,只开收据不开发票,没有经营账册;7.公司库存产品有多少、产品销往何地,公司职员一概不清楚,也没有正常的经营记录;8.公司老板从来不出现;公司没有委托单位收购加工产品的订单,除发外加工手工产品业务外,没有其他经营项目;9.如骗术败露,则耍花招骗回合同和收据,毁灭证据;10.“打一枪换一个地方”,如被查处,则“另起炉灶”继续行骗。
营销广告策划网(www.ideatop.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