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当·斯密在1759年发表的《道德情操论》中说:“自爱、自律、劳动习惯、老实、公平、正义感、勇气、谦逊、公共精神以及公共道德等,所有这些都是人们在前往市场之前所必须拥有的。”然而,市场中违反诚信道德的人大有人在,有人甚至凭借造假卖假、坑蒙拐骗、偷税漏税掘得人生的第一桶金。
有数据统计,我国因诚信缺失而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已达6000亿元之多,这是什么概念,这是三个三峡工程的投资总额(《工人日报》9月4日)。最近,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培训的第一批“商账追收师”正式持证上岗,“讨债”行业被国家正式承认。有调查说,商账追收人才的缺口在10万左右,未来10年内这一缺口将达到百万。“讨债人才”如此缺乏,说明这个社会“欠债不还”的事太多。
诚信固然可以让一个人获得“心情上的愉悦”,但是,坚守诚信并非免费的午餐。就拿一场考试来说吧,假如人人作弊,而只有你一个人不作弊,这时候你的心情能“愉悦”得起来吗?事实上,诚信里面也包含一个“囚徒困境”:假如人人都诚信,自然最好不过;假如有些人不诚信,一旦他的收益会比诚信者高的话,诚信者的“相对剥夺感”,就会使“不诚信”成为有些人的选择,诚信终极被不诚信驱逐出“市场”。
实在,这就像一种“劣币驱逐良币”———当社会风气向善时,诚信的比例会增加;当社会风气向恶时,诚信反而会减少。“人心向恶”,就像一场传染病,会使整个社会陷进不能自拔的恶性循环。
人无信不立,国无信不存。诚信,乃立人、立业、立国之本。
营销广告策划网(www.ideatop.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