娱乐化:民营影视的突围之路
民营影视的发展,坚持娱乐化实验,奉行市场化生存,逐步向真正意义的市场电影、大众电影和商业电影进军,得到了观众的青睐,使国产电影走出了一条突围之路。
这方面,冯小刚的电影给中国电影娱乐性实验提供了注释。冯小刚原来从事美术设计,《编辑部的故事》和《北京人在纽约》使他在编剧界声名鹊起。但他之后导演的《太阳背面》和《永失我爱》,却遭受挫折。无奈之下,冯小刚选择了《甲方乙方》,这部电影明确以娱乐为定位,以贺岁为档期,成本小、周期短,上映后仅北京地区就获得了1000万元的票房,顺利收回成本还有盈余。第二年冯小刚如法炮制了《不见不散》,依然卖了个满堂彩。此后,《没完没了》《一声叹息》《大腕》《手机》,从简单的幽默发展到全方位的审美感受,冯小刚电影的娱乐性实验对中国电影的帮助,从某种意义上甚至超过了《英雄》。
上海东方电影频道营销部主任吕超认为,电影自发明后之所以能摆脱其他艺术或行业的凋零命运而愈发显示出强盛的生命力,最主要的原因不外乎电影的娱乐化内容。因此,国产电影不能再背负过于沉重的教化功能,多些娱乐性,才是复兴之路。民营企业实验的娱乐电影在世界范围早已是普遍现象,但如能将艺术与娱乐相结合,则达到电影的最高境界。
品牌:民营影视企业的发展核心
生活中常听到这样的评语:“冯小刚拍的就是好!”“张艺谋的片子我必看!”这就是为什么冯小刚、张艺谋的电影会在全国全线飘红。
这一现象表明,促进电影产业壮大,除了政策方面的主导因素外,最关键的还将落实在影视企业的自我发展上,影视观众认不认企业,影视作品能不能做大,“品牌”将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华谊兄弟太和影视有限公司着意打造“冯小刚品牌”,有意识地整合与利用“打造明星效应”为核心的人力资源,取得了明显效果。从2000年起,华谊兄弟公司和冯小刚建立了持续性合作关系,不仅成功投资了《没完没了》《大腕》《手机》等影片,还在这些影片中包装和推荐了公司的签约艺人,如关之琳、范冰冰等。同时该公司对冯氏贺岁片的成功市场运作也奠定了太和地产与美国哥伦比亚电影公司对华谊的信心,进而促成了他们在影片、资本、宣传等方面的合作。以冯小刚品牌为核心,华谊兄弟逐渐构建了导演、演员、资本、企业品牌之间的关系链,而这一链条又成为该公司谋求进一步发展的内在驱动力。
营销广告策划网(www.ideatop.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