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香港、爱中药、爱儿童
纪文凤曾许过一个愿:在有生之年生活要充实。
自始至终纪文凤都在为这个最朴素的理想而奋斗。然而,在这一路的拼搏中,有两次死亡的阴影却给她留下了深深的烙印。
一次是4岁的时候,一场大病差一点夺往了她的生命,后来在中药的调理下完全康复。从此两个关键词伴随她终生——“死亡”与“中药”。1998年她加盟新世界,首先对中药产业投进巨资。“小时候是中药让我康复,我对它深信不疑,很遗憾中国的国宝没有做好,韩国的高丽参比中国的任何中药出口都大,这就是品牌效应,我一定要把中药做出往。”纪文凤动情地说。
第二次的恐惧是香港回回的前夕。1997年3月18日,香港原特首董建华先生安排纪文凤主持策划一场海上庆典,由于时间太紧,纪文凤累倒了,她以为自己得了尽症。在回回仪式的前一天,医生命令她住院,她却固执地说:“即使死都要把这个做好,否则对不起香港,只有做完以后我才可以放心离往。”
正是对死亡的畏惧,让纪文凤内心深处布满了童真,与记者的泛论中,她天真的神情与笑脸,令记者禁不住地问道:“你喜欢孩子吗?”
纪文凤回答:“我做过很多为儿童谋福利的事,由于小孩是有生命力的,有生命力的工作我喜欢。”
北上大陆的喜与惑
了解纪文凤是个血性的商人,是采访前读到她出版的一本著作《北上十年》,这部书稿原是在香港《经济日报》连载的,这本书将纪文凤在中国内地投资10多年的所见所闻所悟完整的体现,从政要***到贫民百姓,更多的还是投资环境,港人态度的转变等等,文章虽短,却字字千金,书稿出版后在港澳出现了热销势头,很多香港人把它当作了解内地的一部宝典。
更有趣的是,这本书成了纪文凤送给内地政要们的最好礼物,每次从香港到内地她总要带上一些书来,送往的人中,起初她还担心会不会产生误会对号进座,没想到很多倒成为她的知己。前国务院港澳办公室主任鲁平,就是其中一位,早在书稿出版之前,他就是纪文凤文章的忠实读者与支持者,书稿出版时他还欣然作序。
他对纪文凤的评价是:“在和文凤的接触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她的正义感和责任感。这个品质始终支配她的思想和行动,她不是一个政治家也不是一个思想家,她是一个实干家。我想她未必有多么伟大和崇高的理想,但多少年来在错综复杂的环境中,她一直保持一颗纯洁的心,与公与私一切都凭着良心来干,这是难能可贵的,也是值得我钦佩的。”
在纪文凤的意识深处,社会的发展只有不断纠正题目才能向前。采访时,在一阵幽默的欢语后,她不由自主地向记者道出她来内地的一些苦衷:当今她在国内的投资十分广阔,然而不规范的竞争让她“很痛苦”。“我们进来(大陆)是交了学费的,国内有时叫我香港人,有时又叫我中国人,有时又是港商,有时又是外商,我的心里不平衡。”
营销广告策划网(www.ideatop.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