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中的***很多,风险也很大,所以怎么往控制风险也是一个很重要的题目。当时我比较早提出一个说法,在改革中不做牺牲品。意识到在这里面是要用各种各样的方法,我们自己要小心。有了一个东西在头脑里面天天想着,形成你的指导思想,你就会往做。目标坚定,越出红线更多的事情不能做,少管闲事,把你自己的事解决完了就好了。
———柳传志
1984年,40岁的柳传志是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研究所高级工程师。改革的东风吹到研究所的时候,柳传志和10位同事在研究所面积仅为12平方米的传达室里创立了一家叫做“北京计算机新技术发展公司”的公司。今天这家公司成了打进世界500强的第一家中国企业:联想,旗下有联想控股、联想团体、神州数码、融科智地、弘毅投资五至公司。柳传志被奉为中国IT的教父。回顾联想24年的发展历程,年逾花甲的柳传志最自得的莫过于自己目标的坚定以及“把我那点事儿做了”。
从科研所主动请缨下海
我1967年大学毕业,正遇上“***”。那时候提出知识分子继续接受工农兵的再教育,我们就被送到农垦往劳动了。种了一年半的地就分到了科学院计算所工作。那时候研究所的科研职员没心思干活儿,都在搞阶级斗争,成天斗这个斗那个。***“四人帮”之后,大家希看做点儿工作,看资料搞科研,人人都心里痒痒的,都想多学习多工作。这个时候国家进进到科学的春天,科研工作者地位进步了,生活逐步有改善了。
1978年以后我参加了三个科研成果的设计,都得过奖,但是最后的结果让我感到有点迷茫,做完以后怎么样?这个成果做完放在一边,写论文、评职称,到此而已,这个东西没变成生产力,对社会到底有什么用?别的科研工作者也许没这么往深进考虑这个题目,我反而比较着急,心里不舒服。
在这个时候科学院率先吹响科技创新的号角,院长周光召这些大科学家到国外往考察。到国外之后发现技术的进步都是在企业里面开始的,回来就想在科学院推广这个事情,希看能够通过办企业的方式把科研的成果推广出往。院长希看一部分人出来办企业。一听号召人出来,我就出来了。就在计算所传达室———里外加起来12平米的小屋子,创办了北京计算机新技术发展公司。一共11个人。
当时计算所的所长给我们20万元的投资,当时电脑7万块钱一台,20万元做电脑这个行业的也是很少的。这么点儿资金,当时实在是不知道要干什么好了。所以能干什么就先干着,哪怕挣点儿钱发工资也好。我们公司的员工拉平板车卖运动服装,卖电子表,旱冰鞋,这事都有过。
代理IBM,开发汉卡
营销广告策划网(www.ideatop.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