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时候我们面临一个巨大的挑战。在这种情况下,到底我们是高举民族品牌继续生产,还是改回往做代理?我从香港回到北京往主持会议,研究的结果,我们自己本身有很多治理上的漏洞,有很多要改进的地方,我们把这些彻底改进完之后先跟国外打一仗再说。于是我们把销售模式、组织架构进行大幅度的调整改观,把29岁的杨元庆放到了这个岗位上,担任事业部总经理,又到电子部向胡启立部长表示决心,要高举民族产业大旗,胡部长带着所有电子部的副部长出席隆重接待。也就是从这个时候起,我们才开始真正考虑战略的制定题目,有了战略层面的长远思考。之前我们是一边想着打一边蒙着打。
同年,联想在香港上市。
当时考虑过在内地上市,但由于在内地三个地方都不如在香港上市,所以就决定在香港上市。为什么呢?
第一,法人股在内地上市不能买卖。我作为股东,我想卖了股份,做点别的事那就不行了。第二,员工拿不到期权。激励员工是上市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目的,但在内地不能够有期权。第三,在当时股市由于治理不规范,作假什么的情况非常突出。我也不想作假,但我也不愿意受那样的欺负。大家的利润都比我高,而实际我做得比你好,那干吗呀?所以我们就没有回内地上市。
从1994年到1996年,内地的业务基本起来了,但1995年香港那边由于治理不善出现了巨亏,股价也一落千丈。
当时的题目是香港的总裁在企业制造业的治理上,我以为存在重大缺陷。作为董事长我的治理方法就是,要不换人,要不把我的治理方法告诉他,让他来实行。我尽不会插下往,越过他直接治理。不越权的结果实际上管得不好。管得不好的原因大概就是对一些基本的治理规律还不能把握吧。我又不能撤他。今天内地的这些(***人)为什么都干得比较好呢?那都是当时我挑的。说起来我们都很一致。香港那些人为什么不好呢?他们持有股份,我又换不了人,我有什么办法呢?
当时公司面临着巨大的危机。我马上从北京赶到香港,不说别的,先贷款借钱把现金流稳住,要是现金流一断,公司就不行了。这还得跟银行说实话,不能骗人家,当时国外的银行没人借,但中国银行果断把钱借给我,银行能借这么多钱给联想,确实说明联想有信誉。
我召开了发布会,把半年公布一次业绩的周期缩短为3个月,终极将联想股价一步步拉高,接着我把香港改组了,把他们从治理层请出来,只当股东,然后我同一领导,把北京的资产转到了香港,然后北京当了更大的股东。最后把内地和香港的业务合在一块。从此联想就大幅度前进了。
营销广告策划网(www.ideatop.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