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创业思索 > 创业案例 > 柳传志:在改革中不做“牺牲品”(5)

柳传志:在改革中不做“牺牲品”(5)

发表日期:2009-09-21 | 来源 :未知 | 点击数: 次 收听:
 
article_gg18

  培养***人,拆分联想

  我创业开始的时候,是带着一批老同事在工作。带领的时候就发现这活会比较累。由于这些老同道都是在计划经济下的科研职员,思想上很难突破原有体制。所以就留意在年轻人里边寻找能给我助力的人。所以我在很早的时候就留意培养年轻人了。

  我出来做公司以后,大概有一个星期,就发现了一个很希奇的东西。就是那个小平房,我早上往上班,头一个人来就跟我谈事,一共就11个人。后来很快就发展到十几个人。谈着谈着,第二个人就上来就把他的话岔开,就跟第二个人谈,随着第三个人就岔开,又跟第三个人谈。谈到第五个人了,第一个人还在那等着,什么事都解决不了。这天晚上我回往,重新考虑一下他们谈的事,都跟挣钱吃饭毫无关系。当时看着都很重要,比如说,参加哪儿的展览会,要雇车怎么弄,要出多少钱,等等。实在参加那个展览会有什么用?那是个不能卖东西的展览会。一点用都没有。于是我就发现,这些东西跟本质的东西毫无关系。于是我就想到了第一个时间安排题目,那就是由我来安排。

  当时多数人没有想到,没有人这么往想事,由于习惯了。跟我们同代的人,都不会往想事的核心是什么。原来大家都拿着工资,都以为就是这么干活的。不按这个习惯的,我算一个,还有四通的万向南,他也算一个。大多数按习惯性思维的人出来办公司,全都死了。但是我发现年轻人在这方面就好多了。1988年郭为到我公司的时候,才刚刚大学毕业。我觉得识别人是一种能力———了解人,识别人,判定人,是人的能力中,最重要的一个能力。

  “当你真像鸵鸟那么大时,小鸡才会心服。只有赢得这种‘心服’,才具备了在同代人中做核心的条件。”这是我1994年在香港的时候,写给杨元庆的一封信里的话。那时候,我已经在按照***人的标准来要求他了。你问我,他和郭为两个人从风格上来讲,哪一个更接近我,我的回答是,他们各有不同。有的鼻子像我,有的眼睛像我,但没有一个全像的。但是我确实在他们身上看到一些你身上没有的一些东西。

  在拆开之前,我试过将杨元庆和郭为这两个人合在一起,杨元庆做第一把手,郭为做第二把手,我退出来。我想的是,合在一起最好,合不到一起趁我这个权力还在手,精神抖擞,把他们早早分开。我这个想法,前后考虑了一年多。我一开始也知道,合在一起肯定是不行。根本不是什么实验出来的。

  经过一段时间,矛盾就出来了。实在合在一起以后,两个人都跟我说,不要合。所以试的时间不是很长,两三个月就有结果了。所以最后2001年,还是把联想和神州数码拆开来了。

营销广告策划网(www.ideatop.net)

养生专题
策划宝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