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创业思索 > 创业案例 > 周成建 做世界的裁缝(2)

周成建 做世界的裁缝(2)

发表日期:2010-01-01 | 来源 :未知 | 点击数: 次 收听:
 
article_gg18

  在这个时期,周成建的方式就是不按牌理出牌,以低廉的本***到超出预期的效果。

  当服装加工市场充斥着讨价还价的之音时,周成建意外打出“我给出本钱价,你随便加点钱把衣服拿走”的口号,这个仅800元的小广告曾经轰动一时;当令人线人一新的双层巴士开始成为城市新的公共交通工具时,周成建率先将自己的广告涂满双层巴士的车身,招摇过市,结果让他从风雪衣制造中成功捞到不少真金。

  1995年,周成建再次作出令人意外的决定:退出主流西服市场的竞争,主攻乏人问津的休闲服,并退出妙果寺,开创“美特斯邦威”品牌。之后,周成建从受人非议的“无工厂化”经营,开创出自己的“生产外包,直营和加盟并举”的经营模式;又在其品牌称霸温州休闲服市场之时,放弃已有的基础,迁都上海。

  到了1997年,由于周成建“不答应别人有想法,只答应帮我落实”的个性,在企业最困难时,大部分治理职员都离他而往,但这并没有妨碍美邦大跨步的发展,在接下来的几年里,美邦的资产从百万元迅速膨胀至数亿元、数十亿元。

  企业做大后,周成建并没有盲目扩张。从1995年至2003年间,美特斯邦威的专卖店从几十家飙升到1100多家的时候,周成建首先想到的是“缓一缓”。在别人都在尝试多元化的时候,他一直在坚守固有的市场。

  在中国服装市场上走过20年,周成建对中国人的偏好和消费心理足够熟稔,“服装实在是很简单的事情。说到底,我就是个裁缝。从一个村庄的裁缝,变为一个城市的裁缝,现在有幸成为中国的裁缝,希看以后还能成为全球的裁缝。”显见,今天的周成建,抱负很大,语气不小,但头脑还很清醒。

  现在看来,周成建在改革道路上的一个个拐点,在当时都是颇具风险的举动。“不动未必就没有风险,动了也不一定有风险。就像一直在跑的人碰到石头一样,看你怎么消化、规避风险。”

  “虚拟”模式

  所谓的虚拟经营,就是在生产阶段时选择生产外包,甚至可以选择让外国的工厂为你加工。

  创立了美邦这个品牌后,周成建并没有沿着普通扩大化生产的老路走下往,而是闯出一套独特的经营方式——只是直接运营品牌和治理数据。

  周成建没有像传统服装企业那样,划一块地皮,建一方工厂,进一批机器,招一批工人,也没有生产过一件成衣,全部由国内200多家服装厂OEM(代工);美特斯邦威也不卖衣服,而是由分散在全国的1200多家加盟店销售。

  “虚拟经营”一时作为创新贸易模式传遍街头巷尾。中国服装协会常务副会长蒋衡杰如此评价周成建,“他巧妙利用了中国服装制造的特点,规避了生产和销售环节的风险。”

营销广告策划网(www.ideatop.net)

养生专题
策划宝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