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秋天,张果喜又到上海。假如说张果喜第一次闯上海是为了找碗饭吃,那么第二次闯上海就是他走向中国富豪迈出的第一步。在上海工艺品进出口公司的样品陈列厅里,一尊尊出口日本的雕花佛龛,久久地吸引着张果喜的眼球,再一打听,一个佛龛有70%利润,而他生产的雕花套箱一个只有25%的利润。
工作职员告诉他,佛龛是日本的高档工艺品,也是日本家庭必备的“三大件”(轿车、别墅、佛龛)之一。佛龛是用来供奉释迦牟尼的木雕宫殿,大小只有几尺见方,结构却非常复杂,成百上千造型各异的部件,只要有一块分歧规格或稍有变形,到最后就组装不起来。由于工艺要求太高,很多厂家都不敢问津。
面对佛龛,张果喜是看在眼里,喜在心头——用料未几而价格昂贵,这是把木头变成黄金的生意啊!
“这个活,我们能做!”张果喜尽不犹豫地与上海工艺品进出口公司签了合同。
他带着样品回到厂里,一连20天泡在车间,和工人们一起揣摩、仿制,终于把“佛龛”做出来了。
第二年,果喜木雕厂创外汇100万日元,其中65万日元就是佛龛收进;第三年,果喜木雕厂创外汇156万日元,佛龛收进超过100万日元!
或许是缘于他只有初中肆业的文化、土木匠、草民这样草根出身的考虑,他的第一桶金,乍一看像是“无心插柳柳成阴”,但留意到他推进的每一个关健点不丢脸出,他实际上是“有心裁花花亦发”。他的崛起应该回于“一招鲜”——生产佛龛的技术门槛让后者一时难以跟进;他对传统雕刻工艺工序的改造使产品便于大规模生产;他对质量的精益求精阻击了韩国、港台的对手,几乎垄断了日本整个佛龛市场。由此,夯实了果喜大业的地基。
不折腾
与同时代的富豪一个明显的区别是,作为新中国第一个亿万富豪的张果喜不怎么折腾。记者在采访、调查中发现,30多年,张果喜在以下几个方面始终保持不变——
角色不变。随着张果喜和果喜团体的崛起与社会著名度、影响力的形成,社会应酬与社会活动也免不了多起来。但张果喜坚守一个企业家的天职,专注于将自己的果喜团体做强、做大。
1985年,当人们对万元户都感到很神秘的时候,张果喜已经成为亿万富翁。组织上要他往当鹰潭市副市长,他却没有往,理由是:“每个人的爱好不一样,追求也不一样,我能把一个企业搞好,不即是说我能把一个鹰潭市搞好,由于我原来所从事的,所了解的,所学的都是搞企业治理。从企业来讲,我刚刚描绘一个蓝图,只有一个轮廓,颜色正在一笔一笔地上,企业不能离开我;从我个人来讲,我爱我这个企业,所以我坚定不移地毅然留在企业。”假如当初张果喜当了市长,也许结局是:市长没有当好,自己的果喜团体也丢了。
营销广告策划网(www.ideatop.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