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创业思索 > 创业案例 > 李彦宏:百度离“破产”只有3O天(3)

李彦宏:百度离“破产”只有3O天(3)

发表日期:2010-01-16 | 来源 :未知 | 点击数: 次 收听:
 
article_gg18

  然而,这一改变不乏风险。百度一旦从后台转向前台,向终端网民提供服务,就意味着跟门户网站的搜索业务产生竞争,自己最大的客户会变成竞争对手。同时,作为一个后来者,百度的技术必须比市场上原有的搜索引擎提供者明显地好,才能吸引用户。

  转型的阻力也来自投资者和公司高层。“但是我自己相信,我是对中国互联网市场、对搜索引擎市场最了解的人,我所要做的事情不是妥协,不是平衡,而是说服他们向前看,看这个公司沿着原来的贸易模式走下往会是什么样子。”李彦宏终极凭信心征服了投资者,包括刚投资1000万美元的DFG(德丰杰)与IDG两家风险基金。

  2001年9月,百度首次推出了面向终端网民的搜索服务,同时也推出了竞价排名服务。这种国外搜索引擎商普遍采用的盈利模式,刚推出时却反应平平,2002年,百度的收进仅1050万元,2003年,百度公布盈利,2004年,其营收为1.109亿元,净利润为1200万元,每年的营收增幅达225%。低调的李彦宏公然曝光次数日益频密,由于他“觉得百度可以变成一个健康的上市公司”,因此开始筹划上市了。

  携手Google,防御Google

  百度的高速成长,令搜索巨头Google感到不可小觑。2000年9月,Google推出中文搜索服务时,百度还是一个成立不久的无名小辈。到2003年,Google在中国市场的流量已落后于百度了。“互联网在中国经济中是个特殊的行业。由于有现代企业机制,有很多优秀的人才进进,有国际资本市场的支持,这个领域中,本土公司能够打败国际巨头。在门户、短信、游戏等领域,都是本土公司领先,在这个搜索上,我相信也是这样。”李彦宏说。

  由于看好百度,也为了给即将上市的自己增加一个中国概念,2004年,Google的CEO施密特开始与李彦宏接触,谋求投资百度。一开始,李彦宏拒尽了Google的投资,“由于第一反应是,他们是竞争对手。后来想到也有好的地方,他们进来,会给很多美国投资者信心。”同样出于上市的考虑,百度接受了Google的499万美元投资,出让了2.6%的股权。百度上市后,Google的持股量降到2.2%左右。

  依照美国模式创办的易趣、卓越,都已成为国际互联网巨头布阵中国的棋子,有人担心百度也难免会被Google收购。李彦宏却胸有成竹:“主动权还是把握在我们手中。百度的股权结构非常公道,Google的投资只占很小的比例,百度的发展、运营、日常决策它都没有办法干预。”百度成立时,就把股份分成了三部分:一部分为创始人持有,一部分由风险投资者持有,还有一部分是员工持有的股票期权。李彦宏透露,自己最初持股比例为50%,徐勇则为自己的1/3。百度IPO后,总股本扩大为3232万股,以此为基数,百度高管持有43.5%的股份,处于控股地位,在高管中,李彦宏个人持股22.4%,为最大的个人股东。

营销广告策划网(www.ideatop.net)

养生专题
策划宝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