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商务指南 > 诚信防骗 > 近代骗术(10)

近代骗术(10)

发表日期:2010-03-12 | 来源 :未知 | 点击数: 次 收听:
 
article_gg18

  更有意思的串骗是,父子之间故意相互谩骂、诬陷以骗钱。

  有父子二人,苏州人,都在天津开设商店。两家店门相距三里,同时生产并销售某种特制商品,颇受人欢迎,市场销量极佳。

  父亲的商店比儿子的商店设立更早,似有儿子偷袭父亲之嫌。而且,儿子的店面装潢、招牌、货品之名称均与父亲相同。这就涉及到当代所谓“知识产权”题目,十分棘手。果不出所料,父子之间很快便起纠争,互相指责对方的商品是冒牌品,是十足的“水货”。这场争吵不仅没有很快平息,而且越吵越凶,逐渐有升级的征兆。

  一时间,街头巷尾,报纸刊物,沸沸扬扬,成为一大新闻热门。人们对这一现象感到诧异,以为两肆同一,两边的老板又是父子关系,为何分歧并在一起却吵闹不休呢?有明眼人一言破的,说:“父子相争的目的,在于扩大贸易影响,这实际上是在做广告。”人们冷静一想,的确如此:父子吵闹不休,两边的生意却越做越红火。

  耐人寻味的是,有些骗术竟然在现代社会死灰复燃,其“遗传因子”的时空穿透力确实令人吃惊。以串骗为例,时下屡见不鲜的“做笼子”,在近代就已广泛存在,那时的名称叫“贸易之屏风”。

  因此,各种骗子大行其道,公然蔑视法律,贪婪骗取钱财,普通百姓的人身财产权利丝毫得不到保障。

  纵观中国历史,近代恐怕是骗子最多的时期,黑骗、丐骗、正骗、色骗、假骗、装骗、诈骗、神骗、肉骗、串骗、拐骗、赌骗等等,令人眼花缭乱,惊奇无比。

  骗子的猖獗,既是一个社会题目,社会现象,也是一个文化题目,文化现象,它说明既要实现近代社会的转换与跃迁,又要进行文化近代化的整合,后者十分必要十分紧迫,不可小看。确立科学的文化观念、社会道德体系与行为规范,弘扬优秀的文化传统,对于遏制如魔闹世的骗子文化,大有裨益。

营销广告策划网(www.ideatop.net)

养生专题
策划宝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