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样在上海,同治时期曾有“男女翻戏”之事,意即男女骗子靠赌博掠夺他人钱财。这种“翻戏”的骗子,无论男女都打扮进时,一眼看往,完全是公子派头或名媛气质。依凭这种时髦的外表,他们邀人聚赌,每赌必骗,使人进彀。翻戏分大小两种,大的做大勾当,几万块、几千块的进益;小的做小把戏,几百块、几十块的全要。即使赌场老手,也因被其亮丽鲜明的外表迷住,难以勘破其中的玄机。不论推牌九、掷骰子、打扑克、搓麻将以及其他一切赌博,他们都有高明的手腕、圆滑的口才、媚人的表情,使赌徒在迷醉的状态下大输特输。
与翻戏同属赌骗的,还有所谓“倒棺材”。在这里,“倒棺材”不是挖掘墓地窃取死人的钱财,而是一种赌骗的把戏。骗子生财的道具,不过是一张活动式的小桌子,一条毛巾,一只被雕空的小木盒,两块梅花和人牌,显出一黑一红的颜色。骗子手法高明,两只手在桌面上翻来覆往,极为熟练。开场之时,先由同伙伪装赌徒下注,引起众人旁观。旁观者中酷爱赌博者瞧见只有梅花和人牌两门,又看见那位假赌徒赢钱很轻易,不免动心。在假赌徒的撺掇之下,这个蠢人果真下注。下注时他分明看见丢进往的是一只人牌,不曾料到翻牌时已变成了梅花。他不甘失败,倾尽囊中所有,到头来依然输个精光。没有现款,他就向假赌徒借钱下注,希看能够大获全胜。但结果是竹篮打水一场空。所欠之债,必须立马还清。万般无奈之下,只有将身上值钱的衣物脱掉,一古脑儿送给骗子。事已至此,这个蠢人还不能幡然醒悟,竟然一个劲地抱怨自己的运气不佳。
“倒棺材”也有不用牌具,而用两根竹片。骗子将竹片的一端漆上红色,另一端漆上玄色,以替换梅花和人牌。这类欺诈取财的赌博,不仅出现在上海街头,而且也流行于内地各城镇。时人曾作竹枝词以记其事,转录在此:
男女翻戏——
也道凌夷诡计多,
红男绿女密张罗。
都将财色为钩饵,
尽有明人落臼窠。
倒棺材——
梅花一只与人牌,
红黑分明是两般。
盒里玄虚随意弄,
个中人谓倒棺材。
帮会亦盛行赌骗。镇江清帮传道师顾华堂,人称“顾四爷”。他精通赌术,被称为“活手”。一副32张的“牌九”,顾氏只须摸上三五次,便能从背面或侧面知道是什么牌,而且,他想要什么牌就能拿到什么牌。同桌赌博的人完全是“睁眼瞎”,由于顾华堂拿牌手眼明快,技法高超,达到自由挑牌的地步。例如牌九的四门八张牌,最大的两张牌他已猜出必在第三路,而掷骰子之后本应拿第二路牌,他却手脚利索地拿到第三路牌。同时,顾某用四五两指将原来的第二路牌推下往,使之与第四路牌相连。动作如此之快,旁人根本无法察觉。假如是一副136张的“麻将”,他只须瞟上几眼,便能认清其中的三四十张。有这些“明张”垫底,顾某要做大牌,完全是举手之劳。顾华堂换牌十分老道,在摸牌时用四五两指勾着一张不要的牌,另用拇指、食指、中指在摸牌时偷梁换柱(杨方益:《漫谈清洪帮》,载《河北北文史资料》编辑部编:《近代中国帮会内幕》上卷,北京,群众出版社,1993年)。据说,这位顾四爷一般不轻易出手。一旦出手,必定是旗开得胜,让那些“软赌”之辈输个精光。
营销广告策划网(www.ideatop.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