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盟谋求市场
一些医药企业同经销商、医院、药店结成紧密的战略伙伴关系,形成经营战略同盟,以减少流通渠道摩擦,降低内耗,进步渠道运作效率,以供给链和价值链来增强市场控制能力和渠道规范能力,也已业绩不俗。而一些非政府背景的专业组织在医生中享有很高的学术声看,很多医生也是其中的会员,主动与这些组织合作开展各种合作项目和研究,对企业在医生中推广处方药会产生较大的帮助。
据了解,从1999-2001年正清风痛宁的黄金岁月,产品迅速扩张,但2001年后,市场开始萎缩,2003年,这一“拳头”产品已不再是“拳头”,主要原因是营销与市场脱节,包括缺乏对市场的把握、跟进力度不足等,而生产商的学术推广也一直在做着,但效果不甚理想。公司假如能与医院利益***,开设风湿病联合门诊,并培养一批会对产品与疗方法熟悉的医生,岂不是又构建了一条新的产品销售链?最后,由正清团体与医院组建的风湿与骨关节病科建立起来了。随后又通过“俱乐部”的形式加强与患者的交流沟通。一年多时间的运作实践证实,这是一种相对有效的产品强势终端推广模式,它一改以往药企在各地派驻大量医药代表围着医院和医生转的局面,对处方药的销售破天荒地实现了终端可控。固然只是在局部地区推广,但2004年正清风痛宁又成为了正清团体的“拳头产品”,销售额占企业总销售额将近一半,改写了2003年只有公司总销售额四分之一的局面。
品牌拉动销售
随着市场上同类药物的增多,品牌成了最好的区分标志,品牌对企业的意义不问可知,对于处方药生产企业而言,同样如此。
固然国家规定处方药不能在大众媒体刊登广告,但非处方药物和保健食品是可以的。而通过广告提升产品品牌与企业品牌是最为直接的方式之一,一些制药企业正是通过投放非处方药物和保健食品的广告,打造企业品牌,从而带动处方药的销售。如哈药团体制药六厂和海王团体,都是采用这种营销策略。
由于跨国企业在研发技术、销售队伍、企业品牌等方面都比国内企业有上风,中国企业可以考虑从价格和服务上进行竞争,但这并不意味着中国企业就放弃品牌的推广,相反,只有在品牌及服务形成上风之后,才有可能取胜市场。
教育引导购买
患者教育一直是不少跨国制药企业的处方药营销宝典之一。如在糖尿病用药品市场,诺和诺德(中国)制药有限公司就开展了一系列关于糖尿病的健康教育活动,不但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应,还对其产品的销售产生了关键的作用,市场份额不断得以提升。在肾病药品市场,罗氏药业则启动了“肾友关怀计划”,它以肾移植病人为中心,分为病人教育、病人治理和病人服务三大部分,定期组织活动来帮助病友把握手术前后的护理知识,进步病友对疾病等相关知识的了解,取得良好效果。在抑郁症药品市场,礼来、惠氏白宫、葛兰素史克等跨国制药企业都在中国启动了患者教育活动,中美史克还曾针对用药安全题目进行过全国性的宣讲活动,通过医学、药学专家的讲座,为社区居民讲解安全用药题目。在焦虑症药品市场,施贵宝为患者制作了一个高度互动的网站,通过网站对患者进行教育。
营销广告策划网(www.ideatop.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