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eBay以巨资买下的易趣仍然是一家赢利远远无期的个人电子商务网站,邵亦波未能带领它冲破阻碍
易趣网(eachnet.com)一度是于德伟经常光顾的网站。27岁的于在北京一家广告公司工作,喜欢尝试新鲜事物的他频频网上购物。但自今年3月份在易趣网上有了一次不愉快的购物经历后,他很少再上易趣。“赝品的打击太大。”他说。他花500元钱在易趣网上买下一双adidas运动鞋,约好同城交易。“当时只觉得鞋子不是很满足,但不能确定就是赝品。”后来他发现,这双鞋子确实是假的。
几百元钱不算太多,他没有打算往举报追究,然而这次经历留下的阴影是显然的。他总结说:“这种网上交易信誉度还是很难保证的,尤其是异地交易,就更难了。而且,由于不能够当面检验货品,所以拿到货物后,会有很多不满足的地方。”
在一家市场调研公司任职的郭征则坦言,他曾经想过在易趣上买手机,但还是没有终极交易。他在北京,而卖家在上海,他对这种异地交易没有信任感:“你看,我自己即是做(互联网市场分析)这一行的,但是我都对它缺乏信任。”
不过,这似乎并不影响美国eBay对易趣异乎平常的投资热情。继往年3月eBay向这家号称“中国eBay”的网络公司投资3000万美元后,今年6月,它再次以惊人的大手笔,对易趣注资1.5亿美元,至此易趣大部分股份收回eBay。业内几乎没有人不以为,易趣卖了一个不可思议的“天价”。关于注资的原因,eBay和易趣双方都保持着惊人的沉默。eBay女掌门玛格丽特·惠特曼只简单地表示,她看中的“正是易趣在中国国内的上风”。
假如联想到在互联网泡沫幻灭后,易趣是一批同类网站里几乎惟一的幸存者,另外,中国拥有6800万上网人口并且这个数字在快速增长(中国互联网络信息研究中心7月份统计数据),也许就不难理解eBay对这家网站的热情。
况且,eBay的奇迹也令惠特曼急于将其成功复制到更多地方。1995年9月创办的美国eBay几乎一开始就赢利,年利润渐涨渐高,2002年eBay的利润是2.5亿美元,而2003年仅前8个月,交易额就达150亿美元,利润达12亿美元。
就是在eBay效应的鼓舞下,1999年8月,从哈佛大学毕业的邵亦波和谭海音一道回国创办了易趣,完全模仿eBay模式。这种模式被称作C2C(Customer to Customer,个人与个人之间进行交易)。3年前,做C2C的有雅宝、易必得等一批网站。现在,市场上已经没有它们的身影。
模式题目
不过,与迅速实现赢利的eBay相比起来,创办已经4年多的易趣,赢利还是一件远远无期的事情。尽管早在2000年时任易趣CEO的谭海音就雄心勃勃地表示过:“按照易趣的战略规划,到2002年5月易趣将实现赢利。”2003年11月下旬,远在美国的邵亦波就此接受本刊采访时则表示:“我们不对赢利作一个时间上的判定。”按照邵的说法,易趣仍处于对市场进行培育的阶段。
营销广告策划网(www.ideatop.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