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创业思索 > 创业案例 > 潘氏商行:中国百年首富故事 不老的神话(3)

潘氏商行:中国百年首富故事 不老的神话(3)

发表日期:2010-01-14 | 来源 :未知 | 点击数: 次 收听:
 
article_gg18

  这多重的角色、复杂的关系,令潘振承担任公行总商不久,就感觉深深陷进清政府严密的控制之下,渴看恢复自由商人的身份。

  中山大学章文钦研究指出,公行成立后,共同规定进出口货价,加强行商内部的团结和对外商的约束,深为外商所忌,也不利于潘振承等大行商把持垄断贸易。在1768年、1771年、1776年、1777年,清政府历次组织公行中,潘振承总是站在(东印度)公司大班一边。

  1771年,他曾以10万两贿赂两广总督李侍尧,使他下令解散公行,而从公司中得到补偿。

  1796年,总商蔡世文因贸易失败欠债自杀,潘有度在不得已的情况下,接任总商的位置。作为富商之首,他自然被列为贪官敛财的对象。

  这一时期的营商环境恶劣,当潘有度对经商已有倦意时,四大首富之一——广利行的卢观恒却卷进了一场飞来横祸中。

  1807年2月,东印度公司船只“海王星”号上岸度假的水手与当地居民发生冲突,导致一名中国人丧命而凶手逃逸。作为“海王星”号的保商,卢观恒因此被广州官员责成缉访凶手到案。为了应付官府,卢观恒只能上下使钱,又出赏钱缉凶。结果一无所获,财产损失大半,他也受到官吏的鞭挞与羞辱。

  急流勇退***再无行商

  此事强化了潘有度急流勇退的动机。1808年潘有度以10万银两贿赂海关,才获准退商,以避开营商困难时期。

  不料1814年,十三行贸易疲软,行商大多濒临破产,粤海关以其他行商信用不强为理由,逼迫潘有度复出。1815年潘氏复商,同文行更名为同孚行,不过,此时同孚行贸易地位已不如前。原来排名第三的伍家怡和行则跃居首位。

  相比起父亲,潘有度在生活中完全是读书人的做派,而非商人。他的儿子潘正炜则更将这一做派继续发扬。到1842年,五口通商之后,同孚行主动停业。

  翻开潘氏的族谱,潘家担任39年总商、叱诧商界风云的历史丝毫没有记载。对潘振承靠贸易起家只是轻描淡写,对潘有度、潘正炜参与贸易活动更是只字未提。潘刚儿不由感慨,在小农经济社会中,贸易被鄙视为低下的行业,商人地位低微。

  潘家从***开始,家族再无行商,到了潘刚儿这一代,倒是总共出过4个翰林、5个举人,成了文化之家。

  潘家处于全盛时,曾在广州河南(今海珠区)购置约20公顷的地,修第宅、建祠堂。落籍广东番禺的潘振承,念念不忘自己的先祖乃福建漳州龙溪乡人,将建筑群落一带亦命名为“龙溪乡”。据说同文行的“同”字也取自原籍同安县,“文”字取自原籍文圃山。潘振承往世后,回葬于原籍。

  而今的潘家花园、潘家祠,早已变成大杂院,应了那句“舞榭歌台,风骚总被雨打风吹往”。只有那龙溪首约、龙溪二约、潘家祠道等地名,似乎提醒着,三百年前一个十三行家族曾经的辉煌繁华。铭万

营销广告策划网(www.ideatop.net)

养生专题
策划宝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