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创业思索 > 创业案例 > 尹明善:47岁下商海 成功的企业家(8)

尹明善:47岁下商海 成功的企业家(8)

发表日期:2010-01-17 | 来源 :未知 | 点击数: 次 收听:
 
article_gg18

  善于思考的尹明善,后来,还将他的战略实践上升到理论高度。对每一位前来采访取经的人,尹明善总忘不了“兜售”他的“供给推动需求”理论。

  在他看来,创新不是为了被动适应市场,而是开创一个新的市场,只要企业走在需求的前面,就没有饱和的市尝饱和的购买力。

  “我有很多希看,要在有生之年逐一点燃”。有人以为摩托车产业是夕阳产业时,尹明善站了出来:只有夕阳的技术,没有夕阳的产业,只要创新不断,制造业永远是不落的太阳。

  他没有重复其他小企业为大厂做边角料的老路,一开始就直指摩托车的“心脏”——发动机的生产。由于他看到,尽管当时的摩托车市场热浪灼人,但发动机一直是瓶颈,国内只有50毫升和70毫升两个型号,其余大多从日本进口,当地摩托车小厂还不得不远到外地往买价高的国产发动机。尹明善的判定是:做摩托车尽管市场空间不大,但技术空间很大,创新空间更大,利润空间无穷大。

  第一步发展战略确认后,尹明善便将实施战略的战术突破口,选在了当时是摩托巨人的“中国重庆建设团体”的发动机环节链上。既然财大气粗而又受大锅饭体制制约的摩托巨人企业,固然能生产足够的配件,却又不能充分提供发动机的整成,以满足市场需要,那么就由我们来补充吧。尹明善发现:可以把建设团体维修部的发动机主要配件买过来,由自己装配为发动机整成再卖出往,本钱仅1400元,而卖价可高达1998元。这是一条当时重庆市场上无人走过的捷径,建设团体对此自然浑然不觉,其他民营摩托小厂商们则想都不敢想自己能装配发动机。

  于是,尹明善的小企业,开始了静静采购摩托零配件的“游击战”:今天往买1号到10号的零件、明天往买11号到20号的零件,总之,使配件要买齐也能买齐,但同时却不能让对方感到面临竞争。然后,便是经组装好的一台台供不应求的高质量的摩托车发动机,再从尹明善的公司里卖了出往,大把大把的丰厚利润则不断地回报进来,并且一发不可收拾。公司最火的时候,订货的外地厂商提前几个月打来预支款,天天到公司的组装厂门口排队取货,以至于公司每星期都得到机场包机发货。红红火火的业务,很快使55岁才进行的“新秀”尹明善,不仅在这个他从不熟悉的行业中站住了脚,而且,迅速成为了摩托行业里的强人。

  尹明善当然知道,这样的日子长不了,只要一旦形成天气,建设团体肯定洽商。

  尹明善想:哪些配件以后可能被卡呢?当然是建设团体生产的部分。于是,尹明善从开始组装发动机的第一天,就积极联系配套厂,设计自己需要的零配件。大概四个月后,几个关键零件被开发出来。此后,当建设团体一夜醒悟,下令一个零件也不许卖给尹明善的公司时,摇篮里的婴儿却已能自己走路了。

营销广告策划网(www.ideatop.net)

养生专题
策划宝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