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商务指南 > 诚信防骗 > 试论信用风险治理的七大困难(2)

试论信用风险治理的七大困难(2)

发表日期:2010-05-16 | 来源 :未知 | 点击数: 次 收听:
 
article_gg18

  ?困难之一:信用风险难以充分分散化。

  假设投资者同时持有一份A公司和B公司的股票,而且这两家公司的特点是完全负相关的,也就是A公司不景气的时候,正是B公司牛气冲天的时候,反之亦然,根据市场风险收益与损失对称的特性可以知道,在这种情况下,投资者的这个组合是没有风险的,在某个时刻,假如在A公司不景气,B公司牛气冲天,A股票的损失正好用B股票的收益抵消掉了。但是,假设投资者手中持有的不是一份A公司和B公司的股票,而是他们的债券,情况就大不相同了。在某个时刻,假如在A公司真的违约了,尽管B公司情况很好,但是此时投资者能够获得的收益,至多也就是B公司支付的利息,大大地小于A公司违约给投资者可能带来的损失(最大可能是本金加利息),因此,尽管A、B两家公司完全负相关,投资者持有的债券组合的信用风险仍然是存在的。从这个简单的例子我们可以看到,由于信用风险的收益与损失的非对称性,决定了信用风险不能够充分地分散掉,这就给信用风险治理带来很大的困难。

  ?困难之二:“信用风险集中”难以克服。

  我们留意到,与市场风险相比,信用风险收益率的分布不仅在收益和损失大小方面存在着非对称性,在收益和损失发生的可能性方面也存在着非对称性。对于信用风险,它获得一个较小的收益的概率是相对较大的,如图1中,在Y轴右边靠近Y轴的四周(较小的收益),信用风险分布曲线下面的面积(如斜线阴影部分所示)要大于市场风险分布曲线下面的面积;类似地,对信用风险而言,产生一个较大的损失的概率(Y轴左边较远处分布曲线下面的面积)也是相对较大的。

  由于信用风险收益和损失发生可能性的非对称性,在经济形势比较好、或者某个行业发展形势比较好,信用市场上轻易出现“过分借出(over lending)”的现象,此时它看到是右边的大概率;而一旦情况发生逆转,又会出现“过分惜贷(over rationing)”的现象,此时它害怕的是左边的大损失;这种“一边倒”现象不仅不能够给企业的发展带来平稳的信用保证,同时还会带来更为严重的“信用风险集中”的题目,也就是在某段时期内,给出的信用过多地集中在一些高度正相关的行业、部分、企业、个人之中,一旦经济发展的变数对这个“群落”产生了不良的影响,那么这一个巨大的信用资产就可能产生巨大的损失,造成毁灭性的打击。

  ?困难之三:信用风险保护的提供者少于购买者。

  这样的情况在投资者最希看有人提供信用风险保护的时候,比如在经济危机发生时,反而会越发的显得突出。这其中的道理很简单,在这个时候,图1左边的大损失已经不再是小概率事件了,而变成发生的可能性很大的事件,试问还有谁愿意提供该信用风险的保护?比如在俄罗斯处于经济危机的时候,它的政府外债有很大的信用风险,此时只有俄罗斯的企业或者银行最愿意提供这样的信用风险保护,假如俄罗斯政府不违约,那么他们就赚佣金,假如俄罗斯政府违约,他们也随着违约。这时就会出现这样的怪圈,越是信用风险大而明显的时候,越不轻易寻找到能够真正转移这部分信用风险的保护提供者,此时最愿意提供保护的主体,经常是与产生该信用风险的主体高度相关的,假如把信用风险转移给他们,实际上又进一步增强了信用风险的集中程度。因此,信用衍生工具市场中最重要的题目是如何改善信用风险保护的提供者少于购买者的局面,进步市场的活动性。信用保护市场的这种先天的不均衡自然会给信用风险的治理带来很大的困难,尤其是面对较大的信用风险,治理时可能更轻易陷进无计可施的景况。

营销广告策划网(www.ideatop.net)

养生专题
策划宝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