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商务指南 > 商务谈判 > 商务谈判制胜策略第六计:声东击西(4)

商务谈判制胜策略第六计:声东击西(4)

发表日期:2009-09-10 | 来源 :未知 | 点击数: 次 收听:
 
article_gg18

  亚马哈推出轻便摩托车固然比本田晚了一步,但由于其产品的独特性,再加上借日本名演员大做广告,打开局面还是成功的,在激烈的竞争中,双方针对自己产品的安全性能大肆宣传。本田说它的产品是跨腿骑乘,刹车时能立即用脚着地,十分安全,暗指亚马哈的并步式轻便摩托车缺乏安全感;而亚马哈亦不示弱,夸大自己的产品“重心低,所以更放心”。你来我往,好不热闹。

  这时,由于本田开始留意力转移到同美国合资,在俄亥俄州建立本田工厂以及在意大利贝卢诺建立销售中心上面,从而牵制了轻便摩托车开发的精力,使得亚马哈产品长驱直进,在日本摩托车市场上的占有份额节节上升。1981年,本田和亚马哈在日本的摩托车市场上的占有份额分别是近40%,相差无几。

  “再紧一步,我们就能遇上并超过本田,”亚马哈社长小池久雄胸有成竹地说。

  轻易获胜使亚马哈决策层出现了轻敌思想,不顾实际地提出了“建立年产400万辆生产体制,夺取市场首位”的口号,意欲挤走本田,独霸日本的摩托车市场。

  1982年,亚马哈一举投进300亿日元,建成袋井第二工厂,为建立年产400万辆生产体制打下基础。

  不识时务难成器

  正当亚马哈全力以赴、大规模地扩建工厂、进步生产能力、以实现年产400万辆摩托车的目标时,本田已不再袖手旁观,白白拱手相让日本的摩托车市场了,而是重整旗鼓,实施反击,不断开发新产品,强化销售网络,意在夺回失往的市场份额。

  本田究竟是日本的摩托车之王。1982年,本田摩托车的市场份额又回升到近50%,亚马哈则降至32.8%,进进1983年,一升一降,两者的差距更大。

  本田的实力之强还体现在开发新产品的能力上。1981年,本田推向市场的新品摩托车为27种,1982年和1983年都是45种,每月总有3至4个新产品“亮相”。而亚马哈1981年、1982年和1983年推出的新品种分别为21种、27种、24种,明显不及本田。这点连亚马哈的技术开发职员也甘拜下风,“本田的变化实在是太快了”。

  建立“年产400万辆叙利亚产体制”实属有勇无谋之举,亚马哈决策者没有认真分析市场形势,以及竞争对手本田产品市场占有份额下降的原因,在顺利的形势下缺乏冷静的思考,一味追求产量,以致铸成大错。

  80年代初期,日本经济进进低靡时期,社会购买力开始下降,亚马哈提出增产口号不久,便出现过剩现象,但亚马哈仍未醒悟。1980年至1981年间,亚马哈的摩托车增产数目为43万辆,大大高于其他摩托车生产企业,大量的摩托车卖不出往积存在工厂仓库里,工厂仓库满了怎么办?摩托车不同于汽车,可以置放露天,外露的仪表、发动机等日晒雨淋,极易生锈。于是有人想出了借用农家的水果仓库来堆放的办法,一时成为一大新闻。当时人们估计积存在工厂、销售中心和农家仓库中的亚马哈摩托车将近100万辆,这对年产220万辆摩托车的亚马哈来说不是一个小数目,摩托车是时麾品,流行的季节卖不出往,待过了流行期后,其命运就可想而知了。更糟糕的是,亚马哈并没有从产品严重积存现象引起警觉,没有断然采取大幅度减产措施,1982年的产量仅比1981年减少12万辆,仍达200多万辆,且削减的重点放在海外工厂。

营销广告策划网(www.ideatop.net)

养生专题
策划宝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