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着中国能源需求的不断增长,保障能源运输的安全日益重要。马六甲海峡作为中国能源运输通道的“咽喉”要地,其重要性毋庸置疑,但由于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它却对中国的能源安全构成了潜伏威胁。那么,影盗贼六甲海峡安全的因素是什么,其中哪些因素会对中国的能源安全构成威胁,中国又应如何未雨绸缪呢?
一、马六甲海峡在中国能源安全中的重要地位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的能源需求持续增长,在中国的能源消费结构中,石油消费的特征主要表现为:(1)比重和尽对数目在日渐增加。(2)石油的对外依存度逐年增加。具体而言,石油占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由1989年的17.1 %上升到1999年的23.4%,(注:“中国能源消费格式与消费政策”,http:// finance.sina.com.cn, 2001年4月25日。)从1993年开始,中国已经过石油出口国变为石油进口国。 经过近10年的发展,中国一跃成为世界最大的石油进口国之一。据统计,2002年中国进口原油近8000万吨,2003年达到9102.01万吨,2004年超过了1亿吨。专家猜测,到2020年,中国石油净进口量将达到至少4.5亿吨, 石油的对外依存度有可能接近60%。业内以为,当一国的石油进口超过5000万吨时,国际市场的行情变化就会影响该国的国民经济运行;进口量超过1亿吨以后,就要考虑采取外交、经济、 军事措施以保证石油供给安全。因此,对我国来说,确保能源运输安全已经成为紧迫的现实题目。
关系能源安全很重要的两方面是:确保稳定的石油供给地和维护畅通的油气运输线。就后者来说,马六甲海峡对我国具有重要的意义。根据国家海关总署的统计资料,2003年中国原油进口来源地区及份额分别为:中东地区50.9%,非洲地区24.3%,亚太地区15.22%,俄罗斯中亚地区7.2%,欧洲和美洲共2%。(注: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总署编辑部:《海关统计年鉴2003年》,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总署《海关统计》发行部,2004年版,第189页。)而目前中国从中东和非洲进口的石油主要是通过海上运输,其中苏伊士运河—印度洋—马六甲海峡是必经之路。据测算,中国进口原油的4/5左右要通过马六甲海峡。过分依靠中东和非洲地区的石油和单一的海上运输路线,使得中国石油进口的脆弱性比较明显,假如遇上特殊情况,正常的石油进口可能无法得到保证,国内的人民生活、经济运行乃至国防安全就会受到重大影响。(注:刘新华、秦仪:《中国的石油安全及其战略选择》,《现代国际关系》,2002年第12期,第27页。)可见,能源安全对中国经济政治的重要性,使马六甲海峡的安全成为中国能源安全中的重大题目。
营销广告策划网(www.ideatop.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