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商务指南 > 诚信防骗 > 信用塑造中国(8)

信用塑造中国(8)

发表日期:2009-09-21 | 来源 :未知 | 点击数: 次 收听:
 
article_gg18

  市场经济演进的历史告诉我们,越是趋于完备、越是竞争激烈的市场制度,越要求人们在道德上取信,越排斥无信、欺诈、放纵等对市尝对社会不负责任的败德行为,这便是为何竞争充分的市场经济中的企业家、商人、银行家往往视信用如同生命的根本原因。

  道德上的无信及由此引发的道德秩序混乱,在向市场经济转轨过程中极易发生。历史上,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初期,尤其是在产业革命前的贸易资本活跃时代,以背信为特征的海盗文化、贸易欺诈等道德崩溃极其严重,深深地腐蚀、动摇着市场经济秩序的发展。之所以在转轨期轻易出现道德无序是由于这一时期社会生活处于激烈的变革之中。道德与经济是相适应的。

  有经济学家以为,我国正处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时期。对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的发展来说,弘扬以取信为特征的市场经济道德,克服道德秩序的混乱,有着重大的意义。一些道德无序现象已经发生并正在严重损害着我国市场经济文明进程,损害着社会主义健康肌体。诸如,贸易欺诈、假冒伪劣,不仅是经济上的不法行为,更是道德上的败德行为;背信毁约、欠债赖帐,不仅是***更是道德危机;权钱交易、“官”商“官”倒,不仅是对市场公平竞争的破坏,更是道德上的***;挥霍***、贪污盗窃,不仅是对公有制的瓦解,更是道德上的放纵;热衷投机、炒买炒卖,不仅是“***”出现,更是劳动精神的泯灭,等等。

  当前,批判和纠正以无信为特征的道德秩序混乱,呼唤重建信用已成为人们的共叫。一系列反欺诈、反暴利、反不正当竞争的法规已经推出并付诸实施;严查严打假冒伪劣,惩办破坏知识产权的行为,已成为全社会的经常性工作。我国还正式确定了每年9月19日为我国“信用日”。当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道德秩序建设,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只有在制度的建立、健全和严守上把好关,才能够保证新的道德秩序的真正确立。

  ②打击假冒伪劣需要德治

  社会与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市场经济要靠利益、法治、道德“三驾马车”共同驱使,缺一不可。打击制假售假也一样,应将法律与其他社会规范互相配合、互相补充、互相促进。社会学家以为,道德是对人的思想和行为进行是非、善恶评价的标准,是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和规范。正是由于它的这种评价作用,所以它对人们有着很强的约束力。社会***通过宣传道德行为,鞭笞谴责不道德行为,指导着人们的行为,维护这一定社会程序。有时道德很顽、很强,似乎比法律还起作用,还有气力。正如赫胥黎说过的一句名言:人们真正害怕的不是法律,而是别人的议论。中国也有句名言:“千夫所指,无病而死”,道德的气力可谓大矣。但有时道德的作用又很弱,很无助。这根本原因在社会上推崇的价值取向,时代崇尚的是什么。我很赞成这样一种观点:道德是一种信念,是一种对己、对人、对世的原则。孔子在《论语?为政》中说过:“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封建时期道德的核心是忠诚,而现代社会道德的核心是信用。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老实取信。当前市场上的欺诈行为很多,假冒伪劣盛行,甚至企业假破产,真逃债,企业间的三角债,大多数企业(包括金融机构)的不良资产无一不是***造成的。特别是我到很多造假现场,对区域性造假严重现象深感忧虑,经常是一村村一片片,方圆几十里,家家户户造假,假烟、假酒、假药、伪劣食品、劣质钢材,造假者置他人的身体健康、生命安全于不顾,他们明明知道犯法,但仍然造假不误。这一方面是由于我国打假力度、执法力度不够,另一方面是严重的并且是某种程度上整体的道德沦丧,信用缺失。

营销广告策划网(www.ideatop.net)

养生专题
策划宝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