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网络营销 > 博客时代的“公众新闻” 新的传播模式和机遇(2)

博客时代的“公众新闻” 新的传播模式和机遇(2)

发表日期:2010-02-25 | 来源 :未知 | 点击数: 次 收听:
 
article_gg18

  与此同时,田睿在他的个人日志上记录了早上8时30分他从家里Stratford站到利物浦大街地铁和Appold街道的所见所闻,并上传了他用手机拍摄的15张现场照片。

  他在日志中写道——“我看到利物浦大街地铁所有出口的电子显示牌上写着‘紧急情况’。地铁站的工作职员分站在两边,乘客被限制进进,整个大厅是刺耳的警铃。我的第一个反应是——失事了,但我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出于安全考虑,我疾步走向Appold街道,希看能早点到达公司。很快,我听到了同事们的尖叫和喧哗声。”

  几乎是同一时间,Isaac Mao在上海的另一端领略了来自新媒体的强大气力。

  北京时间20时,Isaac Mao在英国的朋友通过话音即时通讯Skype向他传达平安并讲述了伦敦地铁爆炸事件。

  在接下来的一个小时,Isaac Mao迅速浏览了国内包括新浪、搜狐等各大门户网站对该事件的报道,但只能发现几条叙述简单的短讯。

  他开始登陆他所熟知的一些web2.0网站,这些信息让他惊喜———在全球日志的集中地Technorati网站上,已有关于该事件的7000多条个人日志,它们大部分由亲历爆炸现场的英国市民和居住于爆炸现场四周的英国市民书写。

  截止到北京时间7月12日凌晨5时,Technorati上关于“London”的Tag已有3,295条。

  Isaac Mao还看到,在由世界各地用户自行添加和编辑的wikipedia(维基百科全书)上显示———已有10多种语言的用户曾在这个社会性软件上参与伦敦爆炸事件的历史记录。

  “非常有意思的是,我一位朋友在Google推出的舆图搜索功能Googlemaps的技术基础上加进了创意,他将一些英国市民拍摄的现场照片切进到Googlemaps的相关地理位置中,并在他的个人日志上发表了这一集合信息。”Isaac Mao对本报记者说:“由于对事件的关注,人们正在发挥更多的创造力,日志和更多的社会性软件开始融合成为一种全时空的媒体组合。”

  公众制造

  北京时间7月8日,陈明喉咙中的鱼刺已经消除,但颇有隐喻意味的是,她已深刻感觉到由另外一根鱼刺引起的隐痛———那些由即时通讯、博客、web2.0网站等新一代媒体对传统媒体的强大冲击。

  “我们不再是第一时间报道新闻的人。”她对本报记者说,“我们不再是读者第一时间获取信息并对该信息保有信任的唯一渠道。”

  伦敦爆炸事件结束,在包括《波士顿环球报》、路透社、《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等主流媒体上开始传播该爆炸事件的一个衍生新闻——“Blog迅速响应:伦敦爆炸目击者纷纷在日志上发表自己的所见和照片。”

  世界上的第一个现场照片和目击者叙述在最后一个冲击波划破伦敦城区之际,已开始全球范围地流传,它们首先出现在Flickr等图片共享网站和其它几个Blog组织。

营销广告策划网(www.ideatop.net)

养生专题
策划宝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