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引言
近年来,能源短缺困扰世界经济的发展,很多国家纷纷调整能源政策,寻找矿物质能源的替换产品,生物质能源作为一种可替换石油、自然气的可再生清洁能源,得到了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和重视。清洁生物质能源生产技术主要有两种:①以淀粉质和糖质作物(例如玉米、甘薯、甘蔗等)或植物纤维废弃物质(例如农作物秸秆、树枝等)为原料生产燃料酒精;②以油菜、油棕榈、大豆、蓖麻等油类植物或废弃油脂为原料生产生物柴油。这两种清洁能源生产技术是近期最有可能在中国形成生产力、应用于规模化生产的可再生能源技术,也是当前公认的、最富有生命力和实际应用价值的生化工艺。
生物质能源的原料主要来自农村,开发利用生物质能源必将带动能源农业的发展,对中国社会、经济产生积极的影响:一是降低能源的对外依存度,缓解中国的能源压力,保障中国的能源安全;二是根据农村地区的要素禀赋上风,因地制宜发展比较上风产业,使农业向能源产业渗透,成为能源产业链的重要一环,增加农民收进;三是将农作物秸秆等废弃物充分利用起来,通过市场疏导、而不是切断的方式治理农村生态环境。总之,发展能源农业有助于建立中国能源、农村经济、环境之间的良性互动机制,从根本上解决中国能源短缺、农村经济发展滞后、环境污染严重等题目,起到“一石三鸟”的作用。
中国政府及有关部分对生物质能源的利用极为重视,在连续四个五年计划中都将生物质能源列为科技攻关重点项目。2006年1月1日开始实施的《可再生能源法》在法律高度上明确了可再生能源在现代能源中的地位,并出台了一些具体的优惠政策,但与能源农业发达的国家相比,中国还存在产业规划不够系统、扶持政策不够清楚、相关的配套措施有待细化和明确等题目。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本文试图通过对生物质能源计划实施相对成功的美国、巴西、德国进行对比分析,了解能源农业发达国家的产业促进政策,从而希看能给中国能源农业的发展带来有益的启示。
二、能源农业发展战略的国际比较
(一)美国的“能源农场”策略
为了控制中东地区的石油资源,美国在武备支出方面付出巨大代价,美国政府逐渐熟悉到把资金投给动荡不安的中东还不如投给国内的农场主。美国的能源农业是以燃料酒精为突破口发展起来的。在上世纪70年代初,美国开始利用玉米为原料生产燃料酒精,80年代后期,由于石油价格走低,燃料酒精产业的发展一度处于停顿状态。近年来,受石油价格大幅上涨的影响,燃料酒精再次得到重视,生产规模迅速增大。美国人少地多,农业生产发达,玉米等农产品过剩,以粮食为原料生产燃料酒精具有良好的产业化条件和基础。目前,美国玉米酒精年产量已达1000万吨,其中,912万吨被添加到汽油中,替换了运输用能源的3%,在中西部12个州这一比例甚至达到了5%~10%。
营销广告策划网(www.ideatop.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