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市场营销 > 劳动力资源比较上风与能源安全的关系研究(2)

劳动力资源比较上风与能源安全的关系研究(2)

发表日期:2009-09-19 | 来源 :未知 | 点击数: 次 收听:
 
article_gg18

  二、文献回顾与前瞻

  中国事一个人口大国,劳动力资源极其丰富,并成为中国近30年经济增长中最为重要的要素禀赋。在劳动力资源促进经济发展的观点中,尤为具有代表性的是比较上风理论。所谓比较上风,通称是指一个国家较之其他国家在特定商品的生产上比其他商品的生产相对地更有效率,也即具有较小的生产本钱。亚当·斯密在1776年写的《国富论》中曾多次讨论比较上风。1817年,大卫·李嘉图在《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一书中,系统提出比较上风原理,其基本观点包括:在两国生产两种商品的情形下,其中一国在两种商品上均占尽对上风,另一国在两种商品生产上均处于尽对劣势,则上风国可以专门生产上风较大的那种商品,劣势国可以专门生产劣势较小的那种商品,通过专业化分工和国际交换,双方仍能从中获益。

  需要指出的是,这一原理包含一系列假定条件(黄辉,2001),如国际经济是静态经济、边际本钱不变等。主张劳动力资源比较上风的国内学者,大多是从劳动力要素禀赋对就业、对外贸易和经济增长的积极作用层面来分析题目的(吕政,2001;徐晓玲,2004)。但也有不少学者研究发现,劳动力资源比较上风,具有严格的产业和能源限制(许经勇,2005;陈庆修,2003),主要体现在劳动力密集性和能耗较小的产业或领域。假如不讲产业和能源等约束条件,滥用劳动力资源,就可能陷进”资源的陷阱“:其一,低工资陷阱。有资料显示,我国工人工资远远低于发达国家不说,与亚洲一些国家和地区相比,我国制造业工人周均匀工资是最低的,与韩国的比值为1∶8.12。低工资本钱造成廉价的商品,在国际市场上会遭遇两种情况,一种是产品具有竞争力,市场份额在同类产品中有明显上风,另一种是遭遇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反倾销。近几年东南沿海一些发达地区的”民工荒“(钱凤娟、王晓娣,2005;刘湘国,2006),则说明人口红利随着未来人口结构进一步的变化和相关政策的调整终究是要消失的,为此,”避免经济增长源泉耗竭现象的出现,需要一个国家在仍然享受人口红利的同时,借助这种人口红利,创造出持久性的经济增长源泉。……进步劳动者素质对于经济持续增长有着特殊的重要性“(蔡昉、杜阳、王美艳,2005)。其二,高就业陷阱。目前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被制造业所吸收,其表面和现实的利益是就业机会不断增多,但假如不提升劳动力自身的技术含量及综合素质的话,廉价劳动力在未来科技不断创新的信息社会里注定是没有光明远景的,众多廉价劳动力必然随着制造业的技术进步而大量减少,从而涌向社会,造成就业压力增大和贫富分化扩大,终极危及社会经济稳定和发展。1234下一页尾页

营销广告策划网(www.ideatop.net)

养生专题
策划宝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