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学习作为一个制度
在互动环节,作为总评委的宁高宁问了选手一个题目:你以为如何建立一个学习型的组织?选手回答:首先我要在企业树立一个学习的榜样,比如每个月评选销售明星,这样形成一个学习的氛围。宁高宁又问:你以为树立个榜样,就可以建立学习型组织么?选手回答:能。最后主持人请宁高宁阐述这个题目,对此宁高宁是这样回答的:我以为,要建立一个学习型组织,就要从上到下,建立起一个学习型制度,只有在制度的作用下,学习型组织才能建立。
的确如此,现在很多经销商都留意到了学习的重要性,但很少把这作为一项制度确定下来,由于他们以为公司的核心在销售,实际上从长远来看,升级老板和员工的技能,是经销商公司持续盈利的根本。天津千年喜酒业的老总李健,每年都带领中层往北大学习,回来之后,他要求参加学习的都要写心得;员工每周有专门的一天培训,也要写心得。从上到下,公司的学习气氛很浓,销售额没有下降反而获得了提升。对于很多经销商老板来说,也许没有时间和精力到学校往,但学习的途径很多,比如可以向厂家学、向同行学、向下游分销商学习,学习的目的,一方面是为了多赚钱,另一方面要减少风险。因此学习的内容包括政府政策、行业发展状况、人力资源引进等宏观内容。而员工的培训则侧重从技能上进步,比如卖场谈判、客户开发治理等等。为了保证学习的持续性,经销商老板除了制定制度做规划外,还要和员工说明学习的潜伏价值。
团队、服务是企业持续发展的保证
节目在继续,宁高宁的题目还是很犀利,他问一个选手:你如何看待你在团队中的作用。选手回答:我会协调员工的关系,主要的工作是“抹墙缝”,这样就能保持一个团队的稳定性,从而使企业持续获利。宁高宁又问:事实上,当竞争激化,市场已经不容得你来“抹墙缝”,你该如何处理?选手回答:我会挺身而出,承担责任。当主持人问宁高宁,“您是否对这个答案满足”,宁高宁微微点了点头。我们不知道宁高宁想要的答案是什么,但他的连续追问,说明了这样一个观点:作为一个企业的领导者,需要依靠团队的气力,但在企业发展的关键时期,作为领导人要把握好方向,挺身而出,这样才能保证决策的正确性。
最后,3号选手李书文,一位很有领导气质的选手,获得了1000万的创业基金。评委们的理由是,固然他比较强势,但在创业初期,需要这样的领导者。大赛的总评委柳传志,最后评价说“假如让我投资1000万,我可以投给你;但假如让我投资几个亿,我不会给你,为什么?由于在一个比赛细节中,你对客户说,‘我们的产品不是随便卖给每一个人的’我想,以后你比较强势,但对供给商、客户、员工都那么强势,那么谁还会买你的账?没有一个服务的意识,企业是不会持续发展的”。的确,在营销模式、产品同质化的市场中,要捉住消费者,根本比拼的是服务。
营销广告策划网(www.ideatop.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