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的两难之处是,创造一个更为‘开放’的社会的愿看所得到的结果却是,固然个人很灵活,但社会却根据智商被刻板地分成不同阶层,就像一度根据出身一样。——D。V。GLASS
实在对于我们的教育的革命事实上是一种历史发展趋势的必然要求,同时也是这个民族中每一个人的进步的要求。离开教育的革命而把教育品牌化却是害人害及的误导。
首先我们的教育并没有继续中国文化的精粹和传统,更没有发扬光大我们的文化。当然这是就我们的文化教育的内容而言。“历史的发展导致了一种开放的,尤其是巨大的社会,但是其基本原则没有被人们充分理解”,(波普尔)我们可以改变一切的社会的形式,但是,我们却没有改变真正能够左右我们的社会的意识的主要角色——我们的每一个人,由于我们的教育并没有顺应历史的改变。“一个社会要想有旺盛的生命力,就应当鼓励一切人在一切可能认可上探索自己喜欢的新的生活方式。(哈耶克)对于自由的社会而言,这可以创造出一个强大的社会气力,既包括我们的经济气力也包括我们的精神气力。对于教育而言,历史的文化继续并不能沿用完全的古典教育形式,而是利用现代的时尚的语言和形式解释和阐述古典文化,这对于真正继续我们的文化传统是一个福音也是一个极其必要的行动。我们的教育机构没有执行这项原则。而且越来越背离这个原则。这是历史发展的原则,谁违反谁就将受到历史的惩罚。
“理论是我们撒开的一张网,以便网住世界——对它公道化,解释和把握它,我们为使得这张网的网眼变得越来越窄小而努力——我们怎么碰到,就怎么接受我们的经历,我们永远不能把握科学——而且假如我们还如此孜孜不倦收集和回整我们的经历,情况也一样。只有理念、不可理喻的预期、冷静的思想才是我们借以——尝试网住自然的东西:谁不能承受其思想被推翻,他就不能在科学游戏中随着玩下往。”(波普尔)这也是我们的教育如今陷进困惑之中的现实的痛苦的表现。一方面是教育内容不断地改变而不知所云,使得孩子们在完成升学这一特定程序里无奈的挣扎,另一方面是我们的教育形式的不断改变,即教育的品牌化的试行。所谓的教育品牌化无非是硬件的改变,或者我们的校长出国打开眼界后对自己的熟悉的一种误导。举个例子,我们有所小学是当地著名的革新的学校,其中有条规定:凡是成绩在学校前十名的,可以到欧洲旅游。至于这个规定究竟能够施行多久或者说是不是真正有效,我们暂且不论。我们只说,无论学校的出发点是多善意,但是可以说,作为提供教育服务的机构,学校本身这样做就是实施了一种歧视的政策,同样的学费付出却不能获得同等的待遇,这是教育伪品牌化的害人之处。另一方面,品牌化的学校和其他没有品牌化的学校在教育内容中并没有真正的革命,也就是说,教育品牌化表现为伪品牌化教育,其结果只是满足了个人的虚荣心和政治的需要。却没有考虑到受教育者的感受和发展需要。整体上的教育内容的僵化和空洞化是不能够依靠教育的形式的伪品牌化而得到拯救的。这一点恰恰并没有引起我们的教育者的留意,更遑论重视了。
营销广告策划网(www.ideatop.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