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佛一夜之间,中国企业纷纷长大。二次创业,少帅***等成了流行话题。在扩张市场,引进新产品,增加职员,治理更上一个台阶──的一片热闹纷繁中,我们忽然发现有一个巨大的问号,高高的悬挂在稚嫩的中国企业眼前:如何兼顾企业生存(短期利益)和可持续成长(长期发展)两种需要?对很多消费品类企业而言则是一个简单的题目:做品牌(长期发展)和做销量(短期利益),你如何均衡?
假如仔细研究,你会发现很多企业轻易犯的毛病都与此有关:要么只想作点销量挣点钱,企业纯粹靠廉价的产品和业务员硬销,忽略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培养,市场日渐萎缩;要么好高骛远动辄预备成**行业的第一品牌,广告投进不计本钱,基础工作不屑一顾,营销战略成为一堆梦噫语言的堆砌。当然,更多的企业想努力走出一条融合的路来。只是,路在何方?
加强品牌战略规划,以品牌战略理论来指导企业营销实践,平衡企业短期效益与长期发展是解决之道。品牌战略在国内一直属于一种吃力不讨好的角色,前几年很多企业和营销经理喊出了“不做品牌做销量”的口号,不仅一棍子将品牌打进十八层地狱,而且更视品牌理论传播者为赵括,对企业的危害不亚于苛捐杂税。以培育品牌为主要工作的企业市场部也经常在每一次的市场危机中成为替罪羊。
然而,我们应该熟悉到,这一切的根本不在品牌战略本身,而在于企业是否能真正熟悉和公道运用品牌战略。品牌战略是市场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它直接产生于两种需要:一是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脱离了生存危机后进一步成长的需要;二是高度同质化的产品间高度竞争的需要。从理论上说,初创企业就应该进行品牌战略规划,当然在国内错综复杂的经营环境中,能否捉住机会挖掘第一筒金生存下往才是关键,这也是当年品牌被口诛笔伐和至今仍有很多人对品牌不屑一顾的原因之一(最关键的原因还是由于对品牌战略的无知或一知半解)。
不做品牌做销量的好处这几年慢慢显示出来了:无数的厂商沦落大型贸易企业的附庸,或类似OEM的角色赚取最可怜的一点利润;或者在每一次的价格战中被清洗出局,更多的是取得了一定的(也可能是辉煌的)销售业绩后烟消云散。其典型是三株口服液,当三株将销售额做到二三十个亿的时候,三株尚不知品牌战略为何物,因此当企业转型时进行了盲目的延伸,进进化妆品、抗癌药等不熟悉不擅长的领域,导致企业迅速崩溃。与之形成明显反差的是太太药业,当时的太太药业尚微不足道,其老总朱保国对比其与三株的差异时形象的说:三株是一年挣了十年的钱,我预备十年挣一年的钱。而今再看,不做品牌做销量的三株短暂的辉煌成为一个永恒的遗憾,靠品牌积累稳步发展的太太不仅成功拓展到药业领域而且上了市获得了股市的大力追捧。
营销广告策划网(www.ideatop.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