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工厂”背景下的人力资源现状
1.高级技工严重稀缺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制造业增长是全球最快的,中国制造业固然己名列世界第四,但总体规模仅相当于美国的1/5。而且,产业主体技术依靠国外,依附于国外企业的组装业比重大。国际先进技术装备仅占十分之一,远低于发达国家和新兴产业化国家水平。
统计表明,目前中国71亿的劳动力人口中有12亿人在企业里干活,其中有大约7000万是技术工人,而在这分成五个等级的7000万技术工人当中,高级技工只占4%。即使是在全国最大的产业基地上海,高级技工的比例也不足7%。北京全市现有企业技术工人10116万人,其中高技能人才仅有10.12万人,按照本市经济发展的实际需要,高技能人才应达到4721万人,有37.1万人的缺口。而最大的题目还是在于人才结构扭曲。我国的劳动力人才结构是典型的金字塔形,最大最底层的部分是非技术人才,在技术人才中,低级工大约占45%,再之后是中级工,也有4096多,最后才是那很小一部分的高级工。而在西方发达国家的情况完全不同,它们基本上是一个鼓形的结构,低级工只占15%左右,中级工占5096,高级工占35%。有些国家高级工可以达到40%以上。
2.廉价劳动力上风不再
廉价劳动力被很多人看成是“中国制造”的最大上风,劳动力越廉价,生产本钱越低,产品价格自然有竞争的相对上风。但这一论点眼下正在遭到很多人的质疑。中国的工资水平表面看来是很低的,但是假如加上效率的因素一算,那就不怎么低了,由于我们人均劳动生产率仅仅是日本的1/26、美国的1/25,德国的1/20,单位产品的劳动力本钱还高于韩国、匈牙利和墨西哥。联合国贸易与发展会议发布的。《2002贸易和发展报告》以为,考虑到生产率的差异,偏重劳动密集型制成品的中国,在出口方面的低工资上风并不明显。以1998年的数据为例,美国的均匀工资是中国的47.8倍,但考虑到生产率的因素,创造同样多的制造业增加值,美国的劳动力本钱是中国的13倍。所以假如我们过分的夸大中国劳动力低廉的相对上风,假如不进步员工素质,相对上风也会变成相对劣势。
3.教育水平有待进步
据了解,中国技术工人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的占到近7成。这种文化程度制约了他们及时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技术工人的素质低,带来的影响是巨大的。据资料显示,我们国家每年由于工人的技术水平低而造成的损失是2000多亿,而我们国家的GDP每年是10万亿,即每年增长的8%里面由于工人的技术水平低而白白糟践掉了2%。中国企业均匀产品合格率只有70%,中国科技成果转化率只有15%左右,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只有29%,远低于发达国家60%-80%的水平。很多工厂的生产线比国际著名公司的还要先进,但生产出来的产品根本不能和人家竞争。这一现象的长期存在,不仅制约企业产业结构的调整,而且掣肘中国经济的发展,必须加快中国高级技工人才的培养,否则将影响到中国经济持续健康的发展。
营销广告策划网(www.ideatop.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