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商务指南 > 诚信防骗 > 信用治理沙龙-产权是信誉的基础

信用治理沙龙-产权是信誉的基础

发表日期:2010-01-28 | 来源 :未知 | 点击数: 次 收听:
 
article_gg18

  企业作为信誉载体的一个条件条件是,企业的决策者有实实在在的“赌注”在企业里,从而有积极性维护企业的声誉。假如和尚不能从庙的声誉中得到好处,他为什么要重视庙的声誉呢?假如企业的市场价值与决策者的利益无关,决策者为什么要重视企业的信誉呢?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可以把企业追求长远利益的积极性回结为产权题目。产权制度的基本功能是给人们提供一个追求长期利益的稳定预期和重复博弈的规则。中国企业不讲信誉的根本原因在于企业的产权不清楚,没有确定的私人所有者。产权不清,人们就无须对自己的行为承当责任,也不可能从企业的信誉获得,自然就没有必要讲信誉。信誉就像一棵苹果树,没有主的苹果树是长不大的。

  在市场经济中,企业之间的竞争,终极是信誉和品牌的竞争。而品牌由信誉凝聚而成。一个企业推动信誉,也就推动了客户,从而推动了所有未来发展的可能。从这个意义上说,“信誉是企业的生命”,重视信誉就是重视企业生命。

  常识告诉我们,一个人的最优选择与他的生命预期有关:假如我预期只活一周,最优选择也许是抢人。即使有严格的法律,也不能改变这个事实,由于在法院判决之前,我已经死了,为什么样不抢呢?但假如我预期活20年,那么,抢人就不会是最优选择。中国的很多企业不讲信誉,是由于企业的领导人不重视企业生命,没有追求企业长远发展的动机。信誉就显长远利益牺牲眼前利益。当人们不考虑长远利益的时候,信誉就无从谈起。想想,有多少国有企业的经理在考虑3年以后的事情呢?

  企业领导人看不到长远的预期,最根本的原因是由于产权不明晰。在国有产权制度下,决策者的利益与他所决策的企业的信誉之间没有长远的关系。假如你是一个企业的领导,你作的任何一个决策,其未来的后果你都不承当责任,而且不能确定你在这个位置呆多久,企业未来收益或许是由别人分享,那么你肯定追求眼前利益。所以,国有企业的领导人充其量只有种草的积极性,而不会有栽树的积极性。你栽树,别人乘凉,你干吗要栽树?

  那么,为什么大量私营、民营企业也不讲信誉呢?主要原因也是他们感到他们的产权没有得到可靠的保障。人的行为是由预期支配的,产权是通过预期而影响人的行为的。一个人即使有了法律上的所有权,但假如他预期这种所有权随时可能被剥夺,他就不会像真正的所有者那样行为。由于意识形态和政府方面的原因,民营企业缺乏安全感,没有稳定的预期,自然也就只能追求短平快,不可能为建立信誉而投资。

  关于个人行为与产权预期之间的关系,我们可以用一个农村的例子来说明。人民公社时期,生产队栽了很多树,但这些树无论如何就是长不大,由于没有人往专心照顾。后来公布这些树分给私人,但第二天,很多人就把树给砍了,生产队于是又公布把没砍的树收回。周而复始,这些树又回到了长不大的状况。为什么村民们要把分给自己的树砍了国民呢?由于由于他们预期不砍就会被收回,这种预期从土地改革后逐步形成的,生产队的行为又证实了他们的预期。假如农民砍了树生产队仍不公布收回,他们的预期就会逐步改变,砍树的人肯定要后悔,几年以后,他们就会对私有制布满信心,开始在自己的土地上重新栽树。

营销广告策划网(www.ideatop.net)

养生专题
策划宝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