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言以蔽之,产权是信誉的基础,明晰的产权是人们追求长远利益的动力,只有追求长远利益的人才会讲求信誉。孟子讲“无恒者无恒心”,也就是“无恒产者无信用”。破坏产权,实质上是一种搅乱预期、从而毁灭道德的行为。中国要有良好的市场秩序,必须从根本上改变产权制度。当然,前面砍树的例子也说明,建立产权制度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需要人们--特别是政府有足够的耐心。
没有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就无信誉可言
特别值得夸大的是,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对信誉机制的建立具有关键的作用。这是由于,如前所说,市场经济中的信誉是通过诸如“商号”、“品牌”这样的无形资产而发挥作用的,没有商号和品牌,信誉就没有了载体;没有对商号和品牌的有效保护,人们就不可能讲信誉。事实上,信誉本身廉洁是无形的资产。假如谁都可以用我张维迎的名字发表文章,你干的干事算在我头上,我为什么要花那么大力气写好文章呢?
在中国,偷窃别人的物质资产受到人们的谴责,而偷窃别人的知识资产经常不被谴责。
更有甚者,有的中国企业经常打出“民族主义”的挡箭牌为偷窃别人的知识产权而辩解,这是非常可悲的。这些企业应该熟悉到,当他们为自己偷窃外国人的知识产权而辩护时,他有什么理由反动别人冒用他们自己的品牌?
很多对知识产权的侵害行为受到当地政府部分的袒护。这是破坏市场秩序的团体犯罪行为。
规范市场一定要规范政府行为
对信誉的挑战还来自政府部分对企业的治理程序上,因而,保护产权是和规范政府官员的行为连在一起的。一些政府部分滥用权力,任意修改博弈规则,甚至以规范市场的名义对企业进行吃拿卡要,实际上是对产权的间接否认。
信誉机制的建立需要相对稳定的政策环境。政策环境越不确定,人们就越追求短期利益。这是由于,第一,不确定性的增加等价于博弈重复的可能性的降低,人们将更没有耐心建立信誉;第二,不确定性增加了观察欺骗行为的困难,由于违约者更轻易把坏的结果回因于不可抗拒的外生因素,而不是自己的故意所为。
不确定性是市场经济的牲。在西方,企业面临的不确定性主要来自市场本身(包括技术的不确定、消费行为的不确定),而在中国,不确定性更多来自政府,政府的政策主导着人们对未来的预期。所以,西方企业根据对市场的猜测作决策,而中国企业根据对政策的猜测作决策。
在目前阶段,由于我们的政策在一定程度上的模糊、不透明,政府官员制定政策的随意性,造成产权随时受到威胁。有关部分的政策存在着不确定性,使人们对未来无法预期,自然就往追求眼前利益。假如政府的政策朝令夕改,今天正当的事明天就不正当,今天回你的东西明天就不回你,那么,投资者、企业就会对未来缺乏信心,缺乏稳定预期,于是抱着能捞一把捞一把的心态经营企业,这样的企业自然不会讲信誉。因而,规范市场一定要规范政府行为。没有规范的政府,就不会有规范的市场。一项对29介国家的实证分析表明,对政府行政权力的限制和司法的独立程度与国民之间的信任度高度正相关:对政府权力的限制每上升一个点(最高点为7点),信任度上升1。5个百分点;司法的独立程度上升一个点(最高为4点),信任度上升8个百分点(Knack and Keefer1997)。
营销广告策划网(www.ideatop.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