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行组织、职员分配的是治理者,业务员自身并没有那个权力。治理决策要做到知己知彼,知己首先就要同下属职员交心,明知两个人有矛盾偏要把他们硬拉到一起,以为在压力或感召下就能让他们放弃自己的想法,是很不明智的。
发挥团队精神,首先是接受下属的“人性”。
在任何有群体的地方,总会有些人喜欢呆在一起,爱好相同或者说臭味相投,“政治觉悟”比较高的治理者,可能会以影响整体团结为由赐与“解散”,这种扭曲的做法是错误的。
既然在招聘过程中,很多企业都夸大要具有团队精神,为什么企业不能让这些喜好抱团的人在一起工作,以企业文化来引导这些小团队的动作,用企业的管道来引导他们的水势和流向,采用疏导的办法,把小团队的作用限制在企业可以掌控的一个范围内,要比单纯的拦堵更有效。
治理者的工作,就是不断发现题目、解决题目,任何偷懒的一刀切式治理政策,毁掉的都是企业的效率和效益,治理“一堵就死,一放就乱”的关键还在于政策制定的科学性和可操纵性,销售政策必须保持灵活、贴近市场,
团队的两个职能
交流与互补的职能
销售是一项竞争十分激烈的工作,无论是在与对手的竞争过程中,还是内部竞争,我们可以看到猜疑、争风吃醋、恶性竞争的现象比比皆是“××故意窜货到我的区域、××想报复我、我要给××点脸色看看……”。矛盾的根源不在于业务员的人性恶劣,而是没有一个较好的内部交流、沟通的平台,于是很多人基于自己的猜测而做出各种结论和反应。
有些业务员之间的矛盾冲突,假如拿到公司来,由领导根据制度来裁决却未必能够真正解决题目,尤其是难以化解相互之间的矛盾。类似于正式上诉前的调解,销售部分经理完全可以只发挥监视作用,让业务员在团队之中通过交流,澄清事实,取得谅解。
闭门造车,是一个很古老的典故,而在现在这个高度信息化的时代,完全的与世隔尽是很罕见的,但一个人想当然、自视清高、不屑与别人交流分享信息,同样会落伍,由于只有通过对比,才知道哪一个是更好。在一个相互认可的团队内部进行交流,相对来讲对当事人更轻易接受一些。
分工与分担
1 1>2的结果是治理者和人力资源所梦寐以求的,这两个“1”是不同的,不仅仅是意味着“不同的人具有不同的优缺点,借合作以互补”这类让人耳朵出茧的观点,更重要的在于工作分工,又能力往运作更大的市场,有能力往承担更大的风险。
最后,在这些小团队中,肯定会有人相对比较擅长于治理,那么在有意识的指导、培训下,未来的明星经理也许会脱颖而出了。
营销广告策划网(www.ideatop.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