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饮料”目前在中国准确的名称应为“特殊用途饮料”,而“功能饮料”的相关标准还在修订中,业内对此企盼很高。
在 CCTV1的广告排名中,成长最快的不是牛奶,不是润滑油,不是汽车,而是几乎还没有被大家认识的功能饮料。2004年上半年与去年同期相比,功能饮料在CCTV1的投放额增长8倍。央视广告部评价此现象说:这说明它们进军市场的决心有多大!
7月,两场各自由中央电视台广告部与红牛维他命饮料有限公司举办的“2004功能性饮料品牌传播与媒体互动论坛”与“第一届中国功能饮料-运动饮料发展论坛”在北京举行。虽然,两次论坛的主题不一,但在会上却引发了高度统一的探讨,那就是功能饮料标准需尽快出台。
所谓的 “功能饮料”
新品纷呈,但功能饮料的真正定义是什么?根据国际饮料行业协会的规定,功能型饮料即带有保健作用的饮料,也就是说它在解渴的同时具有调节肌体功能、增强免疫力等保健作用。这个称呼在国际上是被认可的,但由于我国对保健品的谨慎态度,所以这一名称在饮料界还属敏感话题。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运动营养专家李可基教授表示,功能饮料”目前在我国只是一种社会上的称谓,如果某产品提出它具有某种功效的话,那它就应该被纳入保健品的管理范围之内,如果没有保健品机构的审批与认证,那么这个产品就已经违规,属于不合法的宣传方式或产品。从我国现行的饮料管理规定来看,目前市场上比较流行的各种“功能饮料”实际上的统一称谓应为“特殊用途饮料”。
“特殊用途饮料”在我国国家标准GB10789《软饮料分类》中的定义是,通过调整饮料中天然营养素的成分和含量比例,以适应某些特殊人群营养需要的饮料制品。主要包括运动饮料、能量饮料、营养素饮料和其他特殊用途饮料四种。
在美国,功能饮料占到全部软饮料年产量的48%,其中,运动饮料占一半,能量饮料占1/4,其他营养素饮料和保健饮料占1/4。但在中国,“特殊用途饮料”只占全部软饮料年产量的4%,显然有着巨大的市场空间。
中国饮料工业协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赵亚莉表示,经过启动期、稳步增长期后,功能饮料目前处于飞跃发展阶段,其中运动饮料、能量饮料和营养素饮料三大类产品发展势头非常不错,中国功能饮料市场销售总额今年预计将猛增到30亿元。
为企业标准正名
李可基教授认为,从医学的角度来讲,只要是合理地补充和摄入天然营养素,对人的身体就会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但这正是许多消费者对于这类产品所担忧和疑惑的——企业对营养素的使用量、产品的适用人群、饮用量限度这些标准是否有国家相关条例来约束?由谁来判定根据企业标准所生产的产品是否合格?
营销广告策划网(www.ideatop.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