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中石化为了拿下2004年至2006年F1中国站赛事的冠名权和赛道广告等多项权利,也投入了近8亿元人民币。一家以前连广告都很少做的大型国企,为什么此次要进行如此大手笔的品牌运作呢?
《财经时报》:国企对品牌的意识经过了哪几个阶段,新在进入一个什么样的阶段,品牌意识觉醒与中国加入WTO,市场化进程,竞争环境加剧是否有关系?比如中国石化面临的环境,国外竞争对手在国内的大举进入(成品油市场零售和批发市场即将放开),民营企业的崛起,等等?
刘威:首先,国企的品牌意识问题是不可以一概而论为落后的,一般人从国企的产权关系不良进行武断推论和一律棒杀是不符合实际情况的,品牌意识主要取决于产业的竞争状况而非企业的产权安排,所以尽管海尔也是国企,但其在八十年代就独标品牌经营,九十年代末力倡品牌国际化,其品牌意识超前毋庸置疑。如果说海尔的品牌意识还是一种自发和持续改进的话,那么科龙的品牌意识就是自觉和突破变革的例子,科龙是集体所有制企业,但九十年代末科龙就引进国际著名品牌咨询公司LANDOR为旗下的所有品牌进行品牌战略规划,继而又委托电通、奥美等知名品牌传播公司负责战略执行。另外我们可以看看历年来的驰名商标和每年的品牌资产评估排行,国企都会占到相当之比重,所以国企品牌意识落后绝不是一种“宿命”,更非“原罪”!
其次,国企的品牌意识发展过去主要经过了三个阶段,最早是历史品牌阶段,认为品牌就是悠久的历史,如白酒的茅台、餐饮的全聚德;其次是质量品牌阶段,认为品牌就是高质量,当年风靡神州的“质量万里行”就是这种品牌意识的缩影;再次是名牌品牌阶段,认为品牌就是名牌,曾经炙手可热的“标王”现象正是这种品牌意识的画龙点睛。大多数国企目前还停留在名牌品牌阶段,但也有少数的先知先觉者开始尝试向战略品牌这一新的阶段披荆斩棘,他们模模糊糊地感觉到品牌是战略驱动的核心竞争力,是品牌资产、品牌识别、品牌构架、品牌管理、品牌传播和品牌延伸等管理工具的系统集成,这一阶段要求企业进行全面的整合与变革。
最后,国企的品牌意识觉醒正如上面所谈到的主要取决于产业的竞争状况,具体到中石化上有三大诱因驱使其进行品牌经营:第一是石油业的经济特征,石油业从勘探、开采、精练到储运都需要大量的固定资产投资,而成品油却殊少产品差异,如果不能有效地在顾客心中建立品牌区隔和品牌忠诚的话,企业几乎没有办法图存;第二是跨国石油巨头的中国攻略,壳牌、美孚借WTO东风挟品牌、资本、管理等优势大举攻城掠地,其势在不得中国市场不罢休,形势如此,资本我们拼不过人家,管理也非旦夕可就,唯有品牌凭借本土化优势在保护期内可期之小成;第三是国内竞争对手的压力,中石油、中海油是中石化的强大竞争对手,如果能够在品牌战略上先发制人的话也不失为扬长避短之长策,石油业的“海尔”期之可得。
营销广告策划网(www.ideatop.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