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 后”代表着市场经济的精神
Staffers:你认为“80 后”更能代表市场经济吗?这其中你还提到过“商业人格”的概念。
姜汝祥:“80 后”身上代表了市场经济的精神。而且,我认为80 后的价值观更加与“商业人格”接轨。我们按属性给人格分类,会分为社会人格和商业人格。我们按照商业本身做事,我们的人格就商业化;按社会的方式来做事,我们的人格就是社会人格。大量“70、60后”部分人做什么我就做什么。但是,商业是用利益区分的,“80 后”的人格很商业——如果没有好处就不做。商业人格的本质是讲一个人的行为标准,你是用哪个方式来做事。在商业社会,按市场标准、商业利益来做事,就带来了人格独立,但社会人格就无法独立。在其成长环境中,“80 后”们深刻感受到钱的重要性。这并不是说明金钱至上,而是说明这个社会的自由度是增加的。这很大意义上是生存环境的变化。你没有商业人格的时候,你会发现维护关系需要花费很大的力气。那么,在“商业人格”越来越重要的未来,如果你有足够的本事,你在一家公司不需要花精力维护所谓的关系,只要你能够给老板带来商业利益,他再不喜欢你也会用你。
Staffers:这样会不会让人觉得“80 后”很功利、很自私,只要利益而不要其他?
姜汝祥:不,这没什么不好。相反,我会认为正是这样的所谓功利、自私、利益在推动市场经济的前进。刚才我说过,“80后”代表了市场经济的精神。市场经济有一个最简单的特点,市场经济一定强调个人为主体,而且强调每个人做事情的时候一定要从自我去打算,通过竞争的价格机制使社会资源得到充分的分配。
在两百多年前,有一个叫亚当?斯密的经济学家是这样定义市场化的:当每个人只为自己的利益考虑的时候,我们这个社会的总体价值最大。市场化则是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之间的转化机制,这个机制宣告财富的来源是每个人坦荡地追求自我利益!
我们提出要“自私”,提倡在市场公平的环境下竞争,规则越明确我们就越鼓励大家要利益。可悲的是我们现在很多规则不公平,如果同时还想要钱就会导致很多恶果。中国最大的悲剧就在于我们有些规则没有努力地做到更公平,如果更公平越自私就越好。
Staffers:“80 后”的频繁跳槽也被诟病,你如何看?
姜汝祥:首先明确一点,其实不单是“80后”跳槽频繁,全世界公司的跳槽率都很快,因为互联网使人与人沟通的成本急剧下降。过去的人力资源政策主要以忠诚为主,因为那时候找一份工作的难度很大,人与人的沟通成本、转换成本很大。
营销广告策划网(www.ideatop.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