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80 后”的跳槽是好现象,恰好就帮助他们建立起一种真正的责任。这时我们会发现每个选择的背后越来越逼近他们的想法,而且使得这代人更加独立、更加自由,或者使这代人更加优秀。我们从来都将“80 后”放在一个很高的位置,只不过他们需要在环境中锻造他们的优秀品质。
“80 后”们如何实现接轨价值
Staffers:尽管如你所说,“80 后”代表着市场经济的精神,但现在我们看到越来越多的80 后、尤其是应届毕业生找不到工作。“先锋”的一代为何面临这样的尴尬?
姜汝祥:“80 后”是“先进”的、革命的,但正因为处在承上启下的过渡期,所以,他们身上既有“新锐、革命”的一面,也有“虚伪、妥协”的一面。
现在不是工作越来越少,而是有能力的人越来越多。而很多“80 后”,在就业能力上明显是缺乏的,这表现在:在骨子里还是分数至上。把学校的考试方式带到了工作中,用分数来衡量。但因为分数是可以作弊、投机取巧、突击的。这样容易加大社会对这代人的负面评价。 例如面试时候,他会当成考试,为了有个“好分数”,他会弄虚作假。反过来,面试单位越来越痛苦,甚至不知道怎么识别。结果就是干脆不要应届毕业生。社会对80 后应届毕业生越来越反感的背后,是他们在找工作的时候越来越技巧化。投机取巧害了他们。不从别人的立场考虑事情。市场经济中做得好的,一定是愿意先付出的商家。80 后在求职就业的时候,没有把自己从一个消费者的角色中抽离出来。要知道,这时候,你需要把自己售卖出去。而卖主的游戏规则,就是自己先吃亏。这就是市场经济的游戏规则。80后们这方面的缺失使他们丧失了很多的就业能力。
自我投资观念比较差。“80 后”的观念很新,但是他们不知道把这些观念转换成赚钱的能力。现实中我们发现,“80 后”相互间学习的能力是不够的,这会影响进步。他们不知道,自私的最大的特点是把一切变成你的利益,这才是真正的自私。你会发现,他们愿意投资去整容、作假简历、购置西装……却不愿意花钱在提升就业力的培训上。这便是机会主义色彩。
作为过渡的一代,他们身上不可避免地有浅薄和矛盾的一面。只是如今企业要求越来越高,“挤出”效应越来越明显。如果“80 后”们不及时调整自己的两面性,那么,马上面临的就是“90后”这些更纯粹的市场经济一代的PK,场面将更惨烈。
Staffers:除了上述观点,80 后在真正实现商业人格、实现价值接轨上,你还有什么建议?
姜汝祥:我想还有如下几个处事原则吧。
多谈得失、少谈对错;多谈利益、少谈立场。“80后”的对错观和当权的“60后、70 后”的对错观并不完全对接,那么,对抗是没有价值的。很重要的入口,就是把对错观转化成得失观。事实上,从理论上说,“80 后”的很多东西是对的。但是,对的不等于你得到的。你是对的,但是你的对不能被人家接受和转化成你的能力的时候,这时候,你的“对”是没有价值的。应该在80 后中,提倡“不讲对错,多讲得失”:如果你得到了,更多时候这个东西就是对的;如果你失去了,这个东西更多是错的。在公司中,我们有一个目标,就是“得到”。
营销广告策划网(www.ideatop.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