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安邦咨询高级分析师贺军
荣智健辞往中信泰富主席职务,让香港市场震动。实在,这个结局并不意外,安邦分析师在3月的研究中就曾判定,荣智健是到了退出贸易舞台的时候了。
香港警方参与调查似乎是导致荣智健辞职的导火索。但要澄清的是,警方参与并非由于中信泰富投资受损,而是由于治理层可能隐瞒了财务状况。中信泰富往年9月12日递交的监管文件附录称,“就董事所知,本团体自2007年12月31日以来的财务及交易状况概无出现任何重大不利变动。”但该公司治理层已经承认,在递交这份附录之前5天,他们就已经知道了外汇交易损失一事。在香港资本市场,这是在有意欺骗投资者,属于犯罪。因此,在证监会无力调查时,警方才参与。
荣智健的辞职算是对中信泰富近20亿美元投资损失的一个交待,但调查是否由于荣智健的辞职而结束,现在还未可知。但可以肯定的是,荣智健的辞职,意味着他的时代结束了。
在香港市场,中信泰富始终被看作特殊的公司——它不仅是中资公司,而且是特殊的中资公司。1979年,荣智健的父亲、“红色资本家”荣毅仁在当时中国领导人***的倡议下组建了中信团体。1990年,任中信香港副董事长兼总经理的荣智健,以买壳注进中信资产的方式,创建了中信泰富。1993年,荣毅仁在获选国家副主席之后辞往中信董事长一职。
中信泰富本身是红筹公司,于1992年景为首家晋身香港的蓝筹股。由于它的特殊基因,香港市场人士称之为红筹染蓝后的“紫筹股”。中信泰富自成立以来,业务发展跨越香港及内地多个领域,目前其业务仍包括特钢制造、物业、电厂、航空业务、基础设施、电信、贸易等。自创建以来,其业绩从未有过亏损,直到2008年这一神话才幻灭。
香港市场对中信泰富的评价进木三分——中信泰富的“资产”很特别,就是荣智健本人,这也是中信泰富的“核心竞争力”。假如没有荣智健的特殊背景、没有“荣太子”与高层的人脉关系、没有他跟香港超级富豪的关系,中信泰富的“紫筹神话”将如何延续?中信泰富通过 中信国安投资电信业务,以及投资有固定回报的基建业务,无不体现了这种特殊之处。
1996年底,中信香港曾将3.3亿股中信泰富股份,以低于当时折让10%的作价出让给团体治理层,其中荣智健购买2.91亿股,涉及资金达96亿余元,荣氏原持有中信约1.1亿股,这4亿的中信股使他成为首位身家过百亿的红筹大亨。
1997年,“荣太子”登上中国富豪榜,并在2000年景为中国首富。2000年时,他曾计划斥资2.7亿元,购买香港最昂贵的行政客机,用来接载公司要员来往于中国内地与香港。当时香港媒体称,即使富如李嘉诚者,也未拥有如此豪华的座机。
营销广告策划网(www.ideatop.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