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美国做过治理,在中国也做过治理,我发现治理中国的员工是很难的,由于价值观不同。在美国更多的是宣扬一种贸易价值观,治理者和员工间的关系,是一种业务关系;在中国,人们追求更多的是一种人性。中国的企业缺乏一套规范化的治理体系,它们需要规范和平台,不过目前很多在中国的企业还很难做到这点。
我曾提出“4+1”的核心竞争力说法,其中的“4”包括:品牌、技术、市场和资本,而关键的“1”即“公司治理”。假如一个公司缺乏良好的治理团队,那么它就无法把前面的4个因素转变成企业终极的核心竞争力。以资本为例,很多的中国企业不知道上市的目的,于是它们圈完钱就走。上市实际是为了获得一个平台,为了公司的持续发展不断融资。对企业而言,上市是开始并非终纵目标。中国有些公司在上市几年后,公司的账务处于瘫痪的状态,就是目标未理清。我曾说过:目前中国最顶尖的100家民营企业,过几年只会剩下20家,被淘汰者一定是毁在治理上。
中国式个性化
治理是一件很复杂的事情。中国式的治理与西方的治理是不同的。规范是中国企业今天面临的最大题目,中国企业的治理太个性化;但是在中国做治理,光有基本的治理理念是不够的,也需要一些个性化,这缘于中国文化。中国人最怕的是被感动,假如你感动了他,那么他会为你赴汤蹈火,这是中国人的性格。
在美国做治理,你不需要感动员工,只要按合同支付报酬就行;而在中国,人们追求的更多不仅是金钱,还有感觉。因此企业的领导人需要提供这种感觉给员工——让他觉得他在公司里是很重要的。
我任微软中国公司总裁时,有一个不成文规定——任何到微软工作的人,都需要经过我的口试。当时很多人不太理解,以为CEO这么做有浪费时间之嫌。事实上,我的用意是:通过口试,让所有进微软的员工感受到公司对其的重视。有一次,我在美国开会,而国内有一个岗位急需招人,因此有位员工“逃过”我的口试直接进进微软。在接下来的试用期,他表现得很出色。不过几个月过后,他来找我,让我再口试他一次。原因是:在平时,员工间互相调侃时,大伙喜欢拿他开玩笑,由于他没经过我的口试,是溜进来,类似“非正式军”。我对他说:他已经表现得很称职,不需要口试,不过他很坚持。最后我满足了他的愿看,口试让他从心理上感觉自己是个纯粹的微软人。
在中国有一个很重要的节日是中秋节。大多数中国公司在这天会给员工买月饼,这时它们往往会面临一个尴尬的境地:只发月饼,员工会以为没创意;不发月饼,员工会抱怨公司不人性。那么公司到底该不该发月饼?应该发!由于至少员工不会抱怨!关键是公司要考虑到底要怎么来发月饼。
营销广告策划网(www.ideatop.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