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进模仿这样的动作行为在各行各业中无处不在,现在正在遭受普遍的质疑,媒体似乎视其为洪水猛兽,高举“创新”这把尚方宝剑,将它碎尸万段。现在是该冷静下来,辩证客观跟进模仿和创新的关系了:
首先跟进模仿远非我们想象的那样,会比创新更加简单轻易,不用付出多少本钱,可能所消耗的资源会更高。由于一个成功的贸易模式、先进的技术、有效的治理方式、健全的机制都在一个特定的时间、空间、地域,通过一些人有机的整合形成的,能够照搬照抄,照葫芦画瓢,学的***不离十,不仅仅对自身的资源和能力要求很高,还要充分了解其中的各种元素和条件,否则只能画虎不成反类犬,正像让南昌飞机制造厂往仿制美国波音公司767,有可能吗?可能的话又需要什么条件?又如曾经有很多企业当年学西海尔一样,为什么都学不到位,成为不了第二个海尔,因此跟进模仿本身就是一种需要对自己进行锤炼和改变,否则难以实现有效的模仿跟进。笔者以为跟进模仿要分阶段,创新也要分阶段,必须因时制宜、因地制宜、因人而异,大致可以分为四个阶段:
1、跟进模仿就是适应性创新!
在通凡人们的意识以为创新就是发明创造,可是对一个机构组织来说远不仅如此,现在媒体一直在夸大的“自主创新”,似乎不仅仅包括技术层面,思想创新、治理创新、体制创新、文化创新更为迫切和需要。当然对中国尽大部分企业来说,这些说法都是隔靴搔痒,对他们来说明年的今天还活着,已经是一件不轻易的事情了,他们大多数的实力和规模与所谓世界500强标准来衡量,简直蚂蚁撼动大象,没有可比性,拿那些大企业的创新模式套在这些企业,无疑***打蚊子,没有多少价值。
正像一个1周岁左右的婴儿,在母亲的指导下牙牙学语,邯郸学步,这个时候你指看他像飞人刘翔那样,一飞冲天跨越世界纪录,往往违反了客观发展规律,这种拔苗助长的做法,或许短期内见效,可是由于发育不良、缺钙缺锌最重夭折,这或许是中国企业均匀寿命只有3年的一个重要原因。实在对婴儿来讲,能够更快更稳得把一步步走好,才是关键所在,对婴儿来讲,这本身就是适应性的创新过程,由于对他来说一切都是陌生的,随时都在外界的环境的变化。市场的变化快速进行调整,这个阶段基本上照搬照抄,保证产品的品质就可以了,这也是很多国内作坊型的加工企业的运作模式。当然已经迈出成长初期的企业来说,还要按照婴儿方式走路,不寻求突破,那就另当别论了。
2、率先模仿就是创新!
对已经有一定规模和实力的中小型企业来讲,率先模仿就是创新,能够在技术不对称、信息的不对称、消费的不对称、空间与时间的不对称情况下,开展一次有效的先发制人的模仿运动,就是创新!该阶段自己没必要投进太多的研发用度或者开发自己的治理制度。找到对你最有参考性的标杆企业,率先模仿,就能获得一定阶段的市场领先上风,这样的企业不一定要有自己的研发部,但必须有自己市场情报分析系统,能够对相关业态进行研究,找到率先要模仿的对象。
营销广告策划网(www.ideatop.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