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是:硕士易得,技师难求。企业如何打造自身的蓝领精英?本文全方位为您透视炙手可热的首席员工制。
近几年,社会上存在着当工人“没奔头、没前途”,学技术、搞技术“吃亏”的思想,这也误导了年轻人升学、择业的方向:大学毕业生宁可赋闲家中,也不愿当工人。这致使时下制造型企业中,技术人才短缺,技术工种后继乏人,尤其是高级技工已严重断档。
自从世界制造业中心转移到我国后,外资企业纷纷推行人才的“本土化”,“高级技工”在市场上的价格也如“海啸”一般突飞猛涨,广东不少企业正在全国范围以高薪招聘高级技工。然而,硕士易得,技师难求,“高级技工荒”成了企业发展的一道普遍困难。
因此,如何打造自己企业的蓝领精英,给技术工人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成为企业治理者的首要课题。由此,首席员工制破茧而出。
“首席员工”意味着什么?
首席员工,顾名思义就是企业员工中席位和职位最高的员工,是企业的“尖子工人”、“金牌工人”,是职工学习及工作的典型和模范,他有以下几个特点:
首先,实行首席员工的岗位是企业中的非领导岗位,也就是说首席员工是民,不是官,是普通工人身份和高超技术水平的融合,是企业中关键工种、关键岗位、关键工序中技术密集的工种和岗位。这就与总工程师、班组长有所区别。首席员工夸大的是技术,而后两者夸大的是治理。一个企业的班组长很多,但一个企业一个工种只能有一个首席员工。
其次,首席员工制是一种长效激励机制,帮助优秀员工实现专业技术领域的自我价值。它与岗位治理结合,在岗位序列中设立“首席岗位”;与薪酬待遇结合,享受不菲的“首席岗位补助”。同时还有晋级、职业培训、继续教育等优先权,在生产技术治理、技术攻关、批评监视等方面具有优先发言权。
既然是一种激励手段,“首席员工”就不是金饭碗,并非一锤子定终身。为促使首席员工在各方面进步自己不松劲,资格有效期一般为1~2年。期满后,能者上,庸者下,“首席”之位,须得易主,让贤让座。这给后来居上者留下了极大的发展空间。
另外,“首席员工”应有严格的评审条件,宁缺毋滥。同时,不能把首席员工评选与劳动模范评选、技能职称评审等同起来。劳动模范的根本标准,是在推动生产力发展方面起显著作用的个人,夸大的是显著贡献和突出成绩;技能职称评审,是社会性评价,要求学历、资历(工作年限、年龄)、论文,还将低学历(理论水平或外语成绩较差)者拒之门外。而首席员工评选的是企业内部技术工种的带头人,岗位技能竞赛中脱颖而出的“技术尖子”,更看重在本企业的实际工作能力和“闪光”点。
营销广告策划网(www.ideatop.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