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时购买这套系统的时候,C公司的销售职员口若悬河,仿佛加上那两个模块,整套系统就可以完美无缺。当时李华想,强至公司本来就是一个非常重视信息化的公司,老总给的预算又比较充足,既然这两个模块那么好,那就买了吧。过了两个月,李华听说一个消息,这两个模块根本就还不成熟,前些时候只是处在试推广阶段,没想到他就这样上当了。
这样的题目,CIO经常能够碰到。至公司里产品纷繁复杂,而且更新速度又快,往往销售都分不清楚到底有多少产品,那些产品都有什么功能。
但是,销售职员的最主要的目的,就是将公司的产品销售出往,所以,当他知道片面的东西以后,就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三寸不烂之舌,使用户被其迷惑而错误地购买不需要或者不正确的产品。这样造成的危害,轻则使一些功能无法实现,造成资金的浪费,重则使原来的信息化建设计划被彻底打乱。
厂商的设备今跌明涨,客户就在合同理约定个折扣期限,厂商又出个换版本号的新招,道高一尺,魔高一丈。
冤冤相报何时了
重庆某新船重工为进一步进步企业运营效率决定上信息化。在选择ERP的过程中,它遭遇了心酸的故事。
两年前,重庆新船任命总会计师王伟作为企业的CIO,负责信息系统的实施。有一家ERP厂商(我们叫他A公司)销售职员的热情态度深深感动了王伟。A公司的销售职员对整个船舶行业进行了深进分析,对于什么流程不公道、信息化应该从哪里下手等题目,都给出了很好的建议,甚至比王伟分析得还具体,一看就是下了很大功夫。
接下来,A公司的实施团队向王伟进行了ERP产品的全面演示。王伟被A公司的销售职员说得喜出看外。不过,精明的王伟可没有忘记侃价,A公司报出的价格足足被王伟谈成了两折。
谈出两折价的王伟很兴奋,这时他的一个大学同学提醒了他:厂家这折扣,没准今年给,明年就不给了,那么后续服务就成题目呢!王伟琢磨了琢磨,于是又在合同里补充了一条,要求厂商承诺5年内升级时提供相同折扣的产品。8个月之后,ERP顺利上线。
可在使用过程中,王伟发现,信息化系统并不能实现当初A公司所说的很多功能,比如,辅助决策、综合治理等,充其量只是财务及业务的电子化而已。找到A公司,销售职员说根据当时的价格,只能上这些基本的模块,假如实现更高的功能,需要再加钱增加一些模块实现升级,原来“此物非彼物”也。
更可气的是,当王伟提出用当时谈好的折扣进行升级时,A公司业务职员却说,他们原来的产品已经换代,产品版本号已变,从1.0版本到了2.0版本,所以不能按原来的折扣购买产品模块了。王伟大呼上当,却也无可奈何,只能按A公司的现价购买,由于升级还是要升的,否则前期投进的几百万本钱就打了水漂。
营销广告策划网(www.ideatop.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