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销”这两个字在我国出现的时间尽管并没有很长,却闹得很是火热,什么产品营销、服务营销、保险营销等等,让我们眼花缭乱之余,禁不住要问:什么样的营销才最管用?笔者以为:最有效的营销首先必须感动人。就像说书艺人的话“感动人心方为妙”,抓不住这个营销的关键,再多的努力也是“瞎子点灯白费蜡”。
这几年,最广为流传的营销故事,就是“把木梳卖给和尚”,能够把木梳卖给和尚,并不仅仅是技巧的事情,这里的学问可谓大矣。笔者以为,“营销”首先是一门艺术,其次才是一种手段,用以达到你的目的。因而,营销不仅要有明确的目的和针对性,更要有全新的创意。
首先是要引起营销对象的留意,其次是要博得他的认同,最后才能使他愿意与你合作。此“三步曲”缺一不可。 本人曾听一位姓于的个体户讲他是如何营销自己的产品的。这位个体户现在固然是一位事业上的成功者,但十多年前,当他刚刚起步做生意,生产敌污油(一种往污制剂)时,可以说真是太难了。当他听说某地有一个大的订货会时,马上动身前往。但人家主办单位,嫌他是一个不起眼的“乡巴佬”,又是个体企业,产品也没有获得过什么大奖,根本就没有让他登记进住订货会所在的宾馆。这位个体户就选择了一家与这家订货会所在宾馆隔街相对的旅馆住下。趁中午就餐和晚上就餐之机,用夹杂自己方言的半生不熟的普通话大声唱起了流行歌曲。这“离奇古怪”的歌唱,马上引起了在对面宾馆餐厅就餐的参加订货会的客人的留意。有人打开窗户想看个究竟,他便不失时机地向人家先容自己的产品和企业,居然订了不少货出往,从此生意一发而不可收。
2000年,本人在重庆采访期间,曾听一位银行的负责人讲了一个真实的故事:当地有一个少数民族居住地,其中的一个村,计划生养工作非常难做,由于是少数民族,要讲民族政策,这项工作做起来更难。州、县、乡 ***领导都出动了,就是解决不了题目,无奈之际,当地政府就设重奖:无论是谁,把这个村的计划生养题目解决了,就奖励多少多少。重赏之下必有勇夫。终极解决这个题目的,不是专家,也不是什么大官。该村的村支书操起大喇叭讲了几分钟,就在一天之内解决了这个困扰该地多年的老大难题目。这位支书讲的话是:全村育龄妇女请留意,经请示上级领导特别关照,现特为我们村育龄妇女调回一批价值不菲的节育环,分别为金环(价值2000元)、银环(价值200元)、铜环(价值20元)和铝环(价值2元),按先来后到顺序,前六小时之内来上环的,上金环;第二个六小时来上环的,上银环;依此类推。结果该村的育龄妇女非常踊跃,不到10个钟头就解决了计划生养题目,上了“银环”的妇女还直抱怨先来的人。这固然是个故事,但该村支书那种高招却令我们咂舌不已:他的成功之处在于捉住了妇女喜欢价值不菲的金银的心理。
营销广告策划网(www.ideatop.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