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者的购买行动,实际是在为这三个方面付账。重要的是,所有的品牌,不管自身的诉求点倾向于那个方面,消费者都会在潜意识中为品牌自动补全所有方面的价值。比如:在针对DELL品牌中国市场的调研中,尽管DELL没有在情感沟通方面进行任何塑造,消费者还是会在情感方面形成对DELL的印象,认为它是一个年轻的、富有激情的、同时比较偏激的品牌。
方程式
基于这种品牌理念,我们来看看如何通过品牌工作提升产品溢价能力。
有一个基本的假设前提:消费者选择品牌的过程,其实是一个价值比较的过程。从本质上来说,每个消费者都会选择他认为“物有所值”的品牌。如果把这种价值比较过程相对理性地进行描述,会简化为一个方程(见图3):
根据能力曲线和价值模型,可以形成以下推理,只要是品牌消费者,就会对不同的品牌形成不同的心理预期价值;在进行品牌选择时,消费者会根据这种对不同品牌形成的预期价值,以及其产品的实际价格进行比较,选择差值最大的品牌。
通过品牌提高产品溢价能力,就是不断提高品牌在消费者中形成的心理预期价值,从而达成:覆盖到能够承受更高价格的消费群体,以便提升产品的价格水平;避免通过降低价格的途径扩大Δ值,以吸引并巩固消费者群体。
在这个模型中,很重要的就是x、y、z值的大小,主要取决于两个因素:品类特点和顾客群特点。
案例
某手机品牌的溢价能力分析
有一个国内手机品牌,想提高产品溢价能力,从而摆脱产品低价竞争的尴尬。
在手机市场中,由于产品功能的同质化(任何一项产品新功能的普遍应用,大约只要1-6个月时间),导致x值比较低;同时,由于手机产品的日用品倾向(手机三包服务等导致服务也同质化),受众本身对诸如质量、服务等关注度也越来越小(在受访人群中,只有20%的购买者非常看重质量和服务),y值也不高;由此,z值在品牌溢价能力中,某一段时期占有很重要的地位。行业整体上形成z>x>y的情况。
简单来说,在功能价值、附加价值和情感价值三个方面,企业每增加一块钱的投入,会造成多少钱的溢价效果,这其中涉及到市场环境、品牌竞争甚至文化背景(比如东方的领袖追随和西方的个性主义,就会对实际品牌塑造效果产生很大影响)等诸多方面,深度分析的结果,大约形成z%=60%;x%=30%;y%=10%。因此在整体品牌塑造原则上,以提升情感价值为主,同时保持在功能价值的行业平均水平,稳定现有地位;而鉴于y值相对较小,基本不在这方面刻意进行品牌价值的提升,从而达成75%的资源投入到提升情感价值方面,25%的资源用以稳定功能价值。
营销广告策划网(www.ideatop.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