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牛的成功立即捧热了“娱乐营销”,其后一系列企业冠名的选秀活动纷纷亮相。Kar
“创新”这个词在这一年空前火爆。新营销模式的成功更证实了它的魔力。这尽对不是个新词,但是在这一年被赋予了滚烫的热度。创新的范畴,不再限于产品、研发,更延展到治理、思维、贸易模式,直至无所不在。每个企业谈及自己的文化时,必然谈到创新,所有的员工激励也都指向创新,甚至中国制造的出路,也必然由创新造就。凡此种种,创新概念本身在2005年被极大地创新了,甚至是被滥用了。Kar
这一年注定属于营销。除了娱乐,还有危机。这年前半年,宝洁、雀巢、高露洁等国际品牌相继陷进产品丑闻的危机。而因“苏丹红”受伤的餐饮大鳄肯德基,却因迅捷得当的危机营销,而迅速稳住局面,保住了品牌形象,成为危机治理经典案例。Kar
2005年,联想成功完成了对IBM个人电脑的收购业务。在这一年年末,现代治理学泰斗、彼得?杜拉克以95岁高龄与世长辞。人们在问:没有了杜拉克,谁来指引治理的未来?Kar
2006:并购冲动Kar
事实上,早在国内掀起并购***之前,中国企业对海外企业的并购已经在前一年发力:TCL收购汤姆逊彩电,李东生发誓18个月盈利,而事实上,18个月后TCL迎来的是全面亏损;6月,明基收购西门子手机业务,转过年,掌门人李焜耀宣告收购失败;7月,海尔竞购美泰,一个月后无功而返;8月,怀揣10亿美元的华为由于“阻力”放弃收购英国马可尼;此时,上汽跟南汽正在为竞购另一家英国“没落贵族”罗孚而明争冷战。Kar
中国企业带着走出往的梦想欣然迈出国门,却怆然碰壁。在回顾并购失败的原因时,最多被提及的仍然是“治理”。Kar
一系列海外并购案的失利,并没有影响国内企业竞相出售或购买企业。2006年,被各种排行搜罗的“并购大案”就有数十起,其中最引人瞩目确当数凯雷收购徐工、国美并购永乐和大中、华为收购港湾。Kar
凯雷收购徐工,半路杀出个向文波,一篇博客,让凯雷对徐工的收购从控股变成了参股。这一事件的另一个结果是,企业家写博客成为了热门,中国企业家有了新的独立话语平台。 Kar
注定载进史册的,是这年9月,央行终于放松人民币汇率管制,走向有限制地浮动升值。从此,依靠出口而天下无敌的“中国制造”,头上升起第一片乌云。Kar
在微观层面,6月媒体报道富士康“血汗工厂”内幕,引发社会剧烈反响。Kar
这一年,《世界是平的》、《蓝海战略》、《长尾理论》称霸治理思想界。Kar
2007:《劳动合同法》冲击波
营销广告策划网(www.ideatop.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