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倾销员之死》是企业文学中最著名的经典之作。剧中主人公威利·罗曼干了一辈子的倾销员,最后被年轻的少东家辞退。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威利决定靠死往挣一笔人寿保险,回馈自己的妻子和孩子,随后驾车自杀,酿成悲剧。
多年来,威利普遍代表各式各样在企业生活中阵亡的人,有的人无法适应公司行事作风的转变,有的人拼不过公司里野心勃勃的菜鸟,有的人纯粹只是由于承受不了商场上无情的压力而变得槁木死灰。
另一方面,《倾销员之死》是在描写一个更引人且微妙的题目:威利无法忍受他自己。米勒笔下的威利是个逃避自我意识的人,而缺乏自我意识很难适应企业生活,更遑论整体的生活。他不愿认清自己的真面目,不但无法成为自己的助力,反而成为一种阻力。
很多人看完此剧后,会重新重视他们对资深员工的忠诚度。在我们这个时代,还有哪一幕戏更能向经理人阐述,公司有责任长期照顾员工这种老式的观念?
老早是多早
威利:(阻止他)我在说你爸爸!我们就在这张桌子前有过约定!你不能告诉我你还得会客——我把三十四年的时间给了这家公司,霍华,现在我却连保险费都付不起!你不能过河拆桥啊!
霍华:我不希看你再代表我们公司,我老早就打算告诉你了。
我们很轻易把威利看成不幸被公司榨干后便一脚踢开的受害者。这著名的一幕若被断章取义(常有的现象),就会变成是在表达治理阶层的冷酷无情。精疲力竭的威利情急之下想保住他的饭碗,苦苦请求第二代少东家霍华,让他再往跑客户,重新派给他纽约展示门市的倾销工作,但是徒劳无功。
我相信经理人的自觉心愈强,就愈清楚该如何处理像威利这样失败的员工。《倾销员之死》清楚显示企业第二代老板霍华,长期以来忽视他在波士顿的资深业务员。威利的业绩一向很差,而且每况愈下。然而霍华所采取的唯一行动是,限制威利只能抽佣金。
霍华这么做对威利没好处,反而伤害更大。多年来,霍华姑息威利,不但没让他脚踏实地,面对现实,反而助长他的幻想错觉。固然威利的前任老板,也就是霍华的父亲和他有过“约定”,但是为何这些年来治理阶层不坦白告诉他?
治理层貌似人性,实际上却在逃避应该肩负的责任。
“我老早就想告诉你了……”在我听来,这句话概括了治理阶层的疏忽。大多数的公司会因主管迟迟不采取行动而容忍类似威利的员工,他们不直接让员工知道,他在这家公司已没有前途。
成功建立在哪里?
没有人会怪这个人。诸位不了解,威利是个倾销员。对倾销员而言,人生没有所谓的底线。他不会向你说教,或教你该怎么做……没人会怪这个人。倾销员一定要做梦,梦想随着他负责的区域产生。
营销广告策划网(www.ideatop.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