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80后”已逐渐在向中国社会的主力地位进发,这从近日无数“80后”参与到汶川地震救援中就可以看出来,“90后”也开始要进进大学,就像当年的“80后”一样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无论是“80后”还是“90后”,都被以为是从小在西方思想和事物的熏陶下长大的。然而事实是,当前的中国出现了对传统价值和信仰的回回趋向。
原因何在,我们且不往管它,这更多意义上是一个社会学层面的题目,然而,这一趋势却在极大程度上影响着众多的企业,尤其是垂涎于中国巨大市场的国外企业,他们应该如何面对这一社会趋势?如何向中国的“新传统主义”用户进行营销呢?
中国人是越来越有钱了,被时髦地称为“中产阶级”的人也越来越多。这对那些国外商家来说是多么激动的事情啊,正如晚清时候那些洋商人们扳着指头计算,要是四万万人每人买他们一件东西,那该是怎样的情形啊,算着算着心里就乐开了花,殊不知3.99万万人都不会买他们那玩意。
历史发展到2008年,国外商家也在不断增加对中国消费者的营销投进,特别是北京奥运会邻近带来更多的市场机会。中国的消费者固然更为富裕,但是想要赢得他们的欢心对于国外商家却变得越来越困难。
根据麦肯锡公司的中国消费者中心对5000多户中国家庭的年度调查,固然中国家庭的财富增加、产品选择更加丰富、对国际化生活方式和文化的接受度更高,但中国消费者似乎重新开始重视中国的传统价值和文化。我们的研究表明,这一转变对消费者的品牌偏好性和购买行为都有着明显的影响。
中国消费者与西方消费者有着显著区别,这些区别并不由于西方的影响而逐渐消退,相反变得更为显著。这一情况令人不解,一般以为消费者接触西方产品、营销手段和文化越多,他们的价值和行为就越接近西方消费者,但中国消费者却与西方普遍的观点(或者说偏见)背道而驰。
中国消费者,并非纨绔子弟
从1999年到2006年,中国的GDP每年增加10%左右,年收进在4万~10万元的城市家庭数预期到2012年将增长36%,同期超过20万元的城市家庭比例预期将增长14%。这一堆的数据已经恨不得让我们要大呼“民富国强”了,可是中国的消费者却不是纨绔的富家子弟。
中国人将每月家庭收进作为存款的比例越来越高,从2005年的21%增长到2006的28%左右,而且比其他国家的存款比例要高出很多。例如英国家庭每月只存略高于3%的收进,而加拿大仅为不到2%。中国消费者对于信用付款也更为谨慎:一方面受到中国传统观念中不愿意欠债观念的影响,另一方面也是中国人倾向于为以前由国家提供的医疗、教育和其他家庭大额开支存钱。
营销广告策划网(www.ideatop.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