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市场营销 > 管理方略 > 杂谈裁人的艺术

杂谈裁人的艺术

发表日期:2010-01-18 | 来源 :未知 | 点击数: 次 收听:
 
article_gg18

  美国朋友要过紧日子了。2001年的第一季度,美国通用电器公司裁人7500,宝洁裁人22000,摩托罗拉裁人11000,此外,还有朗讯、思科、柯达等等,也都在紧缩。人的心理很是脆弱,几次考试不及格,最优秀的学生也会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美国人也不例外,几年前还是豪情万长,以为经济是个永动机;经济一走下坡,那点革命豪情就荡然无存。

  当然,裁人是经济调整的需要,是进步效率的上佳方法,即使不能创造财富,裁人也减少了本钱的支出。裁人还是一种心理需要,是经理们满足股东心理需要所采取的行动。美式公司的要旨之一,就是最大限度地追逐利润,满足股东的欲壑。公司亏损,股东肯定生气,公司领导的饭碗难保。为了迎合股东,治理层自然就要裁人。

  在后知后觉的经济学家眼中,有些企业家经常像没头的苍蝇。经济不好的时候忙着裁人,人刚裁完形势又开始转好,再忙着进人,然后再裁人,如此周而复始。实在,“一动不如一静”,经济不好的时候也可以因势利导,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这方面德国的西门子有很成功的经验。20世纪90年代初,全球经济不景气,西门子也受到很大影响,但没有裁人,而是调整职员的工作,搞产品开发。结果90年代后期,经济复苏,西门子伺机推出新产品,狠狠地捞了一把。

  减员有多种减法。官僚机构的减员,不是真减,也就是叫人提早退休,或是将本来就空缺的职位裁掉。这叫自然消耗,职员只出不进。假如还是要裁人,裁谁呢?通常律师和治理职员最后走,由于公司需要他们来赶人。但迪斯尼的做法不一样,这个娱乐业巨头要将律师、会计师和行政职员扫地出门,留下的是服务职员,重点要保信息、安全和客户服务。杜邦公司裁员时,留用的是设备维修工和技术职员,由于公司的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看来,裁人是门大学问。

  不能裁人就得开源节流,困难时美国公司也讲究一分钱掰成两半用。普华不许员工上班时打私人电话,据说是为了省几个电话费。但在日本公司里,工作时间不打私人电话早已蔚然成风。美国人的特点之一就是凡事都有点夸张,缺点、优点要放大一些。加州有家公司,放工后清洁工在楼内打扫卫生,公司居然不肯开灯,要工人戴上矿工的矿灯工作。

  压缩会议和降低待遇也是美国公司比较常见的做法。原定的差旅尽量减少;假如还是要出差,则员工的头等舱降为经济舱;以此类推,平时员工的免费咖啡、免费面包圈等也可能被取消。减工资也是节流的好办法。思科的钱伯斯把自己的工资减到一美元成了新闻,此外,还有很多治理职员降薪20%、50%,尽不希奇。

营销广告策划网(www.ideatop.net)

养生专题
策划宝典